台历专题

台历专题

上海台历印刷厂家,台历印刷公司为您提供台历印刷咨询,台历印刷案例,台历印刷规格及台历印刷报价,让您实时了解台历印刷厂家的最新规格及报价,并提供台历印刷时的注意事项,印刷出让您满意的台历印刷产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台历专题 > 正文

【陇南台历印刷厂】-陇西印刷厂

吉印通 2022-06-29 18:20 889

编著:彭仕伟

【编者按】:根据《曲靖市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园)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和曲靖市彭仕伟名校长工作室工作室实际,以进一步形成工作室各学校合力,探索学校内涵发展和校长成长的新路子,使工作室学员的学校管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主持人彭仕伟带领全体工作室成员学员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先后整理编辑《曲靖市彭仕伟名校长工作室优秀论文汇编》,以此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指导和参考。

目 录

1. 用爱心培养有爱心的人…………………………………………………………………002 彭仕伟

2. 如何提高课堂效益……………………………………………………………………… 00* 颜建国

* . 如何实现课堂“四有”……………………………………………………………… …009 颜建国

* . 怎样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 011 念有祥

* . 让阅读走进文章——写作的源头活…………………………………………………… 012 雷国玲

* . 论想象作文个性化体现的重要性…………………………………………………… 01* 艾金海

7. 化归思想在中考题中的应用………………………………………………………… 02* 李 俊

* .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初探………………………………………… 02* 张保元

9. 浅谈合作学习在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0* 1 陈光国

10.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四有”教学模式的运用……………………………… 0* * 田劲林

11.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0* * 饶 鑫

12.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 0* * 邓桂平

1* .建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优化课堂有效教学……………………………………0* 9 雷 云

1*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0* 2 何 米

1* . 思想品德课中素质教育之小径……………………………………………………… 0* * 唐 斌

1* . 创新能力——学生学习……………………………………………………………… 0* * 郑翠萍

17.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育功能………………………………………………………… 0* 1 肖建波

1* . 浅谈初中化学的记忆方……………………………………………………………… 0* * 张先琼

19. 初探四有教学方法内涵……………………………………………………………… 0* * 王 萍

20. 罗平石龙山生态资源的现状及展望 ……………………………………………… 071 张 华

21. 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07* 陈真权

22. 使学生快乐学习历史………………………………………………………………… 07* 田蔚檬

2* .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07* 吴敏芳

2* .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 0* * 吴敏芳

2* . 如何做学生喜欢的地理老师………………………………………………………… 0* * 吴元庆

2* .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0* 7 刘云辉

27. 初一生物教学观思探读讲练的探讨……………………………………………… 0* 9

钟 华

2* . 生物教学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092 钟 华

29. 创设情境·发展情趣·培养感情…………………………………………………… 09* 王建风

* 0.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 100 武亚娟

* 1. 试论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理念……………………………………………… 102 刘 俊

* 2. 新课程与美术课堂…………………………………………………………………… 10* 武 俊

* * . 加强师生互动对实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目标影响的思考………………… 107 张菊光

* * .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 109 区佐飞

* * .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1 王瑞琛

* * .劳技课对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重大影响………………………………………………112 孙德龙

* 7 .浅谈劳技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1* 孙德龙

* * . .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11* 贺永存

* 9. 信息技术课堂关于“四有”教学论述……………………………………………………119 武 俊

* 0. 初中书法教学管见………………………………………………………………………122 张友良

用爱心培养有爱心的人

板桥二中校长 彭仕伟

学校教育是爱的教育。爱是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任何困难,去争取胜利。著名学者大卫·史华兹指出:“一种思想进入心中,就会盘踞成长。如果是一颗消极思想的种子,就会生出消极的果实;是一颗积极思想的种子,就会生出积极的果实。”爱是一颗积极的种子,播种在心中,必然会收获爱的丰硕的果实。我们对爱的教育应该怎么样来播种呢?我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从事爱的教育要有炽热的爱心

前几年,由于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匮乏等原因,一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曾失去兴趣,觉得整天上课又忙又累,早出晚归,还要两头挤车,上班工作至少八个小时,而且都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一不留神还会遭遇某些家长的白眼,工资收入又低,远比不上那些下海姐妹们工作舒心。因为抱着这种心态,一进学校大门心里就烦,这肯定干不好工作,生活也会郁闷无味。相反,如果我们对教书育人有爱心,远远看见学校大门,一种愉悦和舒畅的心情会像泉水一样涌上心头,我们就一定会感到工作和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就会满怀微笑对待幼儿,生活也会满怀微笑对待我们。

正如德国伟大诗人歌德那句名言所说:“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我们要做钟爱自己事业的人民教师,要把工作变为天堂,首先需要发现人生的意义,领悟做人的价值。著名的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从小生活清贫,17岁起给人当家庭教师,当时很让人看不起,但她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她给姐姐的信中写道“我们生活得都不容易,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必须有恒心。”直到2* 岁,她才实现上大学的梦想,这时她的生活依然饥寒交迫,可她仅用三年时间读完了两个专业,拿到了两个学位。大学毕业后,她与丈夫居里的科研工作更是异常艰辛,实验室里阴暗潮湿,连地板都没有。夫妻俩用了四年时间,凭自己的智慧和瘦弱的体力,手提肩扛* 00吨水、200吨化学药品,从* 00吨沥青中提炼出仅1克重量的新元素化合物,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啊!更为可贵的是,在丈夫突然去世后,居里夫人仍以惊人的毅力研究“镭”,终于在1910年提炼成功,为亿万癌症患者带来福音。她此后两次获诺贝尔奖,还有其他许多荣誉和头衔,但她十分淡泊名利,断然拒绝厂家巨资收买镭专利的要求,毫无保留地将提取镭元素的方案公布于世。她热爱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从事爱的教育要充满自信心

爱的教育是在社会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让教师不愉快的矛盾,比如教学辛苦劳累,学生顽皮多动,个别家长百般挑剔,不尊重教师等等,以及教师之间、上下级之间有时发生误解,造成情绪波动,还有我们一些年轻教师认为自己年纪轻,底子薄,经验少,困难多;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其它一些难题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然而,对爱的教育充满自信,就能有克服各种困难的本领。因为我们懂得正确体验工作的意义,感悟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有对教育的钟爱,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就会无足轻重;我们就会运用“消除紧张和烦恼”的良方,排除面临的种种压力和困难;当我们掌握了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对青少年顽皮多动等情况的处理就会得心应手;当我们心灵里爱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以后,一个个构思独特的教学计划和新颖的活动内容,就会像无数美妙的音符在爱的教育中唱响。因此说,充满自信,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各种挑战。我的一个同学曾说,“外国人的智商和技能不是个个都比中国人强,但他们为什么个个表现‘牛’呢?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他们充满自信,善于推销自己。”在当今国内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没有自信心的人做事就很难成功,甚至可能失去很多机会。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的培养也很重视,爱的教育要培养充满自信的孩子,首先就需要充满自信的教师。

我们可以坦言,对爱的教育充满自信,是教学成功的第一秘诀。充满自信,一定会让我们感受到爱的教育的种种快乐。

三、从事爱的教育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爱的教育成功的发动机。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从步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工作的责任心,高度负责地关爱自己身边的孩子。

第一要有崇高的责任意识。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新婚之夜扔下新娘,去实验室继续他的实验,当他想起回家时,客人们早已散去。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获得了109* 项政府专利,硬是把世人从蒸汽机时代带到了电气时代。他的强烈的责任心,推动他忘我地为人类进步讴心沥血,作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

第二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我们从事爱的教育,要淡化“挣钱谋生”和“养家糊口”的观念,树立“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孩子来教”的崇高思想。伟大的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我们对爱的教育应该有远大的目标,有执著的追求,我们才会不断进步。

第三要做一个勤奋耕耘的教师。勤奋学习和工作,把目标和热情化作自己实实在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教学水平。老作家叶圣陶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用不完。”

第四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教师。“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千万不能有“我喜欢现成的教材,告诉我每天进学校要做的事,我照着做就行了”的想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照搬教材上的活动步骤,不结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正在渐渐离去。根据教育目标,结合青少年发展需要选择和设计活动内容,已逐渐成为中学教育的主旋律。伴随这种工作要求,教师首先要领会教学的目的意义,对班级教育目标、学生现状、环境资源及影响等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教师,为学生选择、设计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教育。

总之,学校教育是爱的教育。其工作特点是它的群体性,每个班级是一个小型团队,教师间齐心合力,就能把班级爱的教育做好。同时,园内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群体氛围也很重要,这为每位教师挖掘爱的潜能提供了团队支持,使每位教师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种团队的凝聚力,会有力鼓舞我们每位教师乐于为爱的教育作出更大的奉献。所以,爱的教育是团队凝聚力的体现,是大有作为的!

如何提高课堂效益

——浅析农村初中课堂教学

罗平板桥二中副校长 颜建国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改革成为了革新的核心,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途径。但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很多教师,教材变了,学生变了,但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很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自己的不断地学习和多年的教育实践,反思、总结。提高课堂效益,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就一方面:

一、树立服务意识,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职业是服务性事业,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又何为呢?三尺讲台,教师高站其上,一本教本紧握在手,口中不时地念念有词:一部分学生在仔细聆听,认真做笔记,生怕写漏一字,一部分学生则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下课铃声响起则呼曰:“下回分解”。这是服务吗?也许这是在服务于四十五分钟罢了。以此类比到我们十分熟知的餐饮服务业:我已把饭菜皆备于桌上,而不管顾客喜欢否却叫着赶快买单。这样的情形,我们似乎很少会碰到,否则定会寝室不安!在农村学校,也许我们的学生已适应了吧!从他们的第一位教师——父母开始——听话才是好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话。因而,上学了,不论教师教得怎么样,我们的学生还是习惯地听之,忍了!这样的教学课堂,有似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活气。特别是处于第二次生长发育阶段的初中生,由于生理的发展变化,他们更需要理解,更渴望自由和独立。在这种心理背景下,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是强制性的管制:“听我的没错”!这样不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会遏制了他们的创造性。

树立起全新的服务意识,就是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把学生当作教师的热心顾客,学生的成长既是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把传统的学科本位,教材本位,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位,为中心的课堂,也只有这样才能转变我们的教师角色.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纲要》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是学生探究的合作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为经验、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教师是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教师不是被动地对课堂和教材进行执行,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着。于是教师服务意识的增强,才能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才能提高教师的服务质量。

二、调适教学心态,燃烧课堂激情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即使是身处农村的教师们也不例外,每一个信息都将会拨弄着他们的心弦。特别是近年来,城乡差距的显著凸现,同是初中教师,为什么自己就更多一份泥土气息?收入偏低,生活单调,身处中年者还要建房,养老,抚小。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心理的紧张情绪。在这激进的社会洪流中,怎一个“烦”字了得?驮着一颗疲惫的心走进教室,两眼无光,满脸阴沉,话音无力,更有甚者,干脆讲桌前一坐,开始上课,俨然一副作报告样,不时还喝上两口茶水。这样的教学,“听话的学生们”也只有忍着听,还细心地做笔记,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怎能漾动起学生智慧的涟漪?因而,怀揣一颗什么样的心走进教室,直接垫定着整个课堂的基调和旋律。面对生活,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甚至是焦虑,但要学会去排解——清除心理垃圾,有一颗积极健康的心去面对生活,面对教学。

走进教室,你铿锵的步伐,洪亮的声音,满脸的灿烂,充满希望的眼神,有似冬日里的阳光,沙漠中的甘泉,久旱后的甘露。是你——教师的激情让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燃烧。这样的教学,学生轻松,教师更轻松。

三、关注个体差异,增强高效对话

班级授课制有利益教育资源的共享,但也容易忽视个体差异的发展。在农村也存在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坝区和山区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农村初中,汇集了来自不同乡村,不同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能力、个性往往参差不齐,但要达到的共同目标要求却是一致的。面对此,如果教师只是“一言堂”或“一把尺”的教学,那么很难使学生携手共进,整体提高。只有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增强高效对话,才有利所有学生的同步发展。即要管好潜能生的思想,呵护他们在课堂中偶尔迸发星点火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在课堂中“动起来”。对于优秀的学生,重在管理好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更“活起来”。从中让潜能生“吃好”,优秀生“吃饱”。

四、设计灵活课堂,促进学习自主

在西部的农村,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学设备也欠齐全,即使是实验教学也多数只能是演示而已。讲授法成了教师们的最爱和无奈。但是面对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教学不再是把学生“教会”,而是让学生“学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因而加强校本教研的开发,活泼可爱的学生和无私奉献的教师们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即使是条件较差,设计充满灵性活气的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自主,也会完全成为可能。认真领会《纲要》精神和《课标》具体要求,钻研教材,针对学生认知实际,紧密联系生活,遵守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合作精神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设计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课堂。如在教学《过故人庄》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可让学生以同桌为对象,以“吹牛”的形式,感受“话桑麻”的情趣和农村的恬适生活。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但有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教师情牵万家的希望,心系学生的发展,心怀教育,力践课堂。只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反思,不断探索,即使在农村,也定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益,也定能让山乡的教育和着时代发展的旋律而前行。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2、《教师发展究竟靠什么》

* 、《学校心理咨询》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四有”

罗平县板桥二中副校长 颜建国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具体落实课程目标,这是对总体教学任务的具体化。针对目标任务而外化的教材,教师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精讲点,适时进行精讲。但精讲不是“权威发布”,精讲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认知。为了强化课堂的成果,课中要适时进行训练。

关键词:目标 精讲 互动 训练

一、明确任务,有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课堂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以便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

每门具体的学科目标都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具体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也不能只凭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定,而应有所依据。那么,教学目标应依据什么来制定呢?

1. 《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标准。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目的,努力使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并使之具体化。

2. 教材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并掌握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吃透难点,努力保证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能具体体现教学内容。

* . 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能力 要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努力保证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之后都能 达到。

正因确定教学目标有以上依据,所以确定目标时要认真研究、慎重考虑。要先掌握好国家教育制度与方针规定的教学目的,再根据教学新课标确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然后再研究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教学目的,研究之后再把教学目的细分落实到每一单元、每篇课文,备课时就要有意识地注意该课文处于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主要讲什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这篇课文准备上几课时等,从而确定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及每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避免随意性,从而通过每课时目标的完成来完成每篇课文的目标,通过每篇课文的教学来完成每个单元教学的目标,并通过每一单元的教学来实现本学期、本学年乃至本学科的目标,这样一级一级往上,最后达到国家教育制度、方针规定的教学目的。

二、深究教材,有精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讲点拨很重要,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迷茫困惑时,老师的精确的讲解和点拨就会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印象也格外深刻;又比如: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教师的点拨要适时到位,语言要简洁精炼、形象生动,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教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点拨的力度与点拨的标准。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如发挥板书、板图、板画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等。

可以说课堂点拨是一门艺术。教者点拨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从这一角度说,课堂点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精讲点拨阶段是"学案导学 自主高效"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精讲点拨阶段,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依据教学重点难点和课前查阅学案所获得的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的信息反馈以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点拨。这一环节大体安排2* 分钟左右。教师在精讲点拨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笫一,精讲点拨时胸中有数,准确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第二,精讲点拨的语言、内容要精;第三,精讲点拨应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围绕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精讲知识网络的构建、重点、疑难点和易混点、热点等,切忌面面俱到;第四,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有独创见解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以保护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第五,在教师精讲点拨的全过程中,针对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疑难点,设计问题是关键,思路分析、技巧和方法的点拨是重点。设计成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能够辨明是非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和高超的艺术,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通过精讲点拨,使学生从中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明辨是非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拓展,视野更开阔,能力得到提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教法、学法融为一体,优化了教学过程和结构,使教学节奏明快,氛围活跃。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果。

点拨应是点石成金,让学生茅塞顿开,说出想说可不知道如何说的话,写出想写但不知怎样下笔的文字。然而,点拨应该和精讲结合起来才有效。不分轻重一通“点”,那叫乱点鸳鸯谱;不分对错一阵讲,那叫瞎指挥。所谓“精”是少而有用,少而有效。因此,精讲点拨应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

三、教学民主,有互动

《初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宽松、和谐的情境,学生的智力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创新意识能得到最有效的激发,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从教学经验知道,硬性的单一式灌输不是科学、有效的课堂,课堂教学活动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最终达到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成绩的提高的目的,想要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1、更新师生理念,更换互动意识。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老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一旦教师的要求遭到拒绝,便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一些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更是难以建立。

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应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在联系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构造民主氛围。

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学生则应该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

*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的互动创造条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我们应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互动,当然互动的模式是多方位的。在教学中,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竟争意识,又可更科学、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给予帮助。

(二)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保证。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的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吉印通 ,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在我们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设置写作方面的话题时,多以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节约粮食,培养和增强环境意识,树立世界意识等题材为主,让学生写一些周记,小作文,这些话题贴近生活,充满感情色彩,会自然流露出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就很容易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交流。那么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便会自然而然的提高。

(三)、保持关注特殊学生,是构建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还并不是小班教学,因此班级的人数比较多,教师由于忙于教学,一般只关注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那些不善言谈,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和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个别实在难以表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最简单的语句说起,由易到难。在阅读文章的理解上,只要他们答案接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吉印通 的动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师生互动,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强化课堂,有训练 

1 .课堂训练要有目的性。对于每节课的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突出练习的重点和难点。

2 .课堂训练要有针对性。首先应设计好练习题,这是强化课堂的基本保证。设计练习题必须做到目的明确、紧扣课标要求、重点突出、纵横联系、激发兴趣、针对实际、科学严谨、由浅到深、由简到繁、难易适中、启发思维、分量适度。其次,练习设计要多样化。如诊断性练习、单一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对比性练习、针对性练习、多元性练习、翻译性练习、操作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等。有时多种功能的练习综合使用。练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计算时容易发生的错误,应在练习设计中充分注意,还应该考虑学生的不同差异性而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思考题。

* .课堂训练要有实效性。练习方式要多样,但不要走过场,在练习课中务必要落实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力求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采用最佳的方法准确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应及时地、客观地、正确地予以评定,指出优缺点,表扬练习中表现好的学生,注意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指出改进的要求与方法。让学生能看到成绩,知道不足,改进方法,增强学习动力。

当然,练习题的层次安排要清楚,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安排基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能在 * * 分钟课中始终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集中注意、积极思维、有效练习。

总之,课堂教学“四有”是罗平县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其有丰富、深刻的内涵。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即使是不同类型的课堂,有目标不盲目,有精讲不繁杂,有互动不呆板,有训练不轻浮。目标是航标,精讲是舵手,互动是清水,训练是船桨,具“四有”的课堂教学,清波荡漾,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实施“四有”的课堂,把一位位学生摆渡到素质教育的彼岸。

参考文献:《课程标准》

怎样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

板桥二中 念有祥

摘要:巧妙地使用修辞、修饰、幽默诙谐的语言、褒词贬用、贬词褒用,使用充满时代气息的词语,改编和引用歌词、诗句等方法使作文语言“靓”起来。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修辞;修饰;幽默;贬义词;褒义词;时代气息;改编;引用

文章的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架,缺一则不成其文。那么语言是什么?语言是文章的细胞,没有活的细胞,其它将不复存在。语言是载体,在作文中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使作文语言“靓”起来呢?除了平时注重积累外,在具体的操作中,可注意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巧用修辞

修辞是一项富于时效性的语言表述方式,他研究的是怎样把话说得生动形象。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增添文采,提高文章的品味,使文章获得高分 。①例如:

“初春,暖暖的阳光洒在校园里,我和叶子手牵手的站在阳光里,任温柔的风儿抚摸着,好舒服,好舒服。”采用了拟人手法,“我和叶子手牵手”“风儿抚摸着”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又采用了反复修辞,“好舒服,好舒服”给人身体和心理愉悦之感。又如:“妈妈的驼背哟,是摇篮,哺育我们成长;是拱桥,引导我们走出山沟;是篷船,渡我们达到彼岸;是劲弓,把我们射向远方。”作者把妈妈的驼背比作摇篮、拱桥、篷船、劲弓,形象生动的阐述了妈妈的“驼背”对我们成长的作用。此外,还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匀称,韵律铿锵,气势雄劲。

二、多用修辞

许多学生作文,能从头到尾把事情说清楚,但读起来干巴巴的,如同白开水一杯。这是因为文句单薄,几乎只有赤身裸体的主干而导致的。如果能恰当使用“定语”、“状语”、“补语”这类修饰、限制语,文句就比较优美了,读起来亦脍炙人口。例如:一个同学在作文里写道:“我听到小斑鸠‘唧唧喳喳’的叫声,心里就痒痒起来,趁斑鸠爸爸妈妈不在家,便悄悄地爬上树,摸了两个小斑鸠,依依不舍地下来了。”这样,通过修饰,“我”的神情便跃然纸上,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文章不再干瘪廋削,而显得细腻丰腴了。

三、来点幽默

幽默、诙谐、调侃,往往是智慧的体现。在作文中如果能引进幽默、诙谐、调侃,甚至稍稍闪出那么一点点不正经,必会使文章大增文采,让人叫绝。②例如;一个考生在《初三生活剪辑》中写到:“‘嘟嘟,嘟嘟—— ’一阵急促而清脆的响声,打断了语文老师对《果树园》的侃侃而谈。他顿了顿,‘李宝常这个人物……’蓦地,‘嘟嘟’之声越叫越欢。‘谁的电子表叫个不停?’老师忍不住吼道。‘嘟嘟’之声丝毫没有‘改邪归正’之意。同学们面面相觑,都低头检查了挂在胸前的彩色店子表,没有发现‘敌情 ’。突然,语文老师伸手摸进自己的口袋,脸上露出了惭愧之色。‘乖乖,怎么跑进了我的衣袋?’”此语段“改邪归正”,“敌情”等词语以及“乖乖,怎么跑进了我的口袋?”的语句使用使文章顿然有了生气,活跃了阅卷老师的思维。这样的文章容易获得高分。又如:一个同学这样写道:“我爸是一位‘麻坛’老将了,但在他的麻将生涯中,他永远无悖于‘给人 多,留己少’这句格言。”这句话寓庄于谐,文句幽默,揭露了社会的不良风气,给人深刻的印象。

四 、褒贬互用

作文中,若能学会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赋予词以特定的含义,有着其它语言表达方式不可 替代的作用。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③一句,“聪明”一词本属于褒义词,是智力好的意思,这里是贬用,是愚笨的意思。形象的表现出了作者对自己八年前不懂事的自责之情。又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④“ 狡猾”本是贬义词,这里褒用,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五、使用充满时代气息的词语

“新”是作文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内容很多。如:立意新、结构新等。语言的“新”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充满时代气息的词语的使用,能给文章语言增色,给读者新鲜感,吸引读者,提高感染力。例如:“我们模仿范文,但不能克隆范文。”又如:“尽管学校在给我们减负,可有的望子(女)成龙(凤)的家长却在给孩子加负。”再如:“我家住在四楼,上下邻居的阳台都实行了封闭管理,安上了连蚊蝇都飞不进去的铝合金窗,唯独我家的阳台是对外开放的。”还如:“你再不锻炼,身体就成豆腐渣工程了。”这四句话,由于使用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词语,语言不仅显得鲜活有趣,还耐人寻味。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如:走俏、疲软、新潮、大款、合资、扫黄、多媒体、绿色食品等等。

六、巧妙改编

改编就是依据某种现成的形式,仿照、模拟出新的内容。改编得恰当,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使语言亮丽生动。例如;一个学生在《无奈》一文中写道:“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频的人是我,‘五一’没自由的人是我,放假关禁闭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段道白是根据高林生所唱歌曲《牵挂你的人是我》中的句子改编出来的,形象地道出了学生不堪重负的心声。

七、恰当引用

爱唱是年轻人的天性,虽然年轻人的课业负担如此繁重,但是课间、课外活动不少听见学生的哼唱。再有,为了对付中考的默写填空,学生背诵了很多的古诗文句子。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引用这些资源,一定能使作文大放光彩,例如:

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柔滑朦胧;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这段文字灵活引用诗人诗中的名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让人倍感亲切美好。

作文语言是否“靓”得起来,是一篇文章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作文一个重要的评分项,切不可掉以轻心。使作文语言“靓”的方法、策略还很多,作文时要大胆运用。另外,平时一定要多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在准确的遣词造句的前提下,使文章的语言绚丽多姿、文采飞扬、给人一种彩夺目的美感。

参考文献:

①高满生,让作文的语言“酷“起来【J】。《作文成功之路》200* ,(9):* 1

②孟宪法、杨永军,如何让语言妙趣横生【J】。《中考满分作文》200* ,(9):*

③史习江,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M】。北京:语文出版社:*

④顾振彪,张厚感,王连云,初中语文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让阅读走进文章——写作的源头活水

罗平县板桥二中 雷国玲

[内容摘要] 在写作时,有意识地,主动地从阅读中采撷、挖掘素材,并创造性地将这些素材融入作文,可让文章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关键词] 阅读 体验 感悟 素材

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双眉紧锁,大喊“没仕么可写的!”事实确也是这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呢?那么,怎样积累素材,为学生引进创造的源头活水——素材呢?

写作的源头活水主要有两个,一是“行万里路”,深入生活,品味人生;二是“读万卷书”,吸纳智慧,丰富营养。因此苏轼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阅读纳入写作中来,使自己的文章因浓郁的文化底蕴而文才飞扬;在写作时,有意识,主动地从阅读中采撷,挖素材,并创造性地将这些素材融入作文,使自己的文章充满浓郁阅读生活气息。那又怎样让阅读走进自己的作文呢?我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把阅读体验写进文章。

(一)实录阅读经历

生命因读书而丰富。新课程提倡阅读时政美文,走进经典名著。我们应该随时记录自己在阅读中痴迷的状态,真切的体验,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经历和体验,像电脑拷贝那样自觉纳入到作文中来。南通市考生以“兴趣”为题写了一篇美文,作者以诙谐,调侃的笔调再现了自己阅读生活的“艰难”,真实地记录了自己“被窝式”的“文化苦旅”的阅读过程,表现的无奈,沉重而又兴味同;盎然的阅读体验,令人感同身受。如文中写道:“年龄稍长,我‘野心膨胀’,开始了我的‘殖民扩张’,获奖作文,古典名著成了我涉猎的对象,省下零食同班里的同学换书看。为了一本借不到的书。我常常‘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二)把阅读的感悟体会写进文章

真实的阅读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阅读时要随时打通阅读与生活的通道 ,运用联想和想象,读出美感,读出个性,读出智慧,并随时记录下阅读中的思考联想,感悟体会。黑龙江考生的《读‹野鸭的故事›有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偶然读到的小材料――一只野鸭因得到好心人的呵护下变得又胖又懒最终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小作者却由此面产生了许多的联想和思考。由此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好的生存环境,往往忘了忧患,变得懒惰,愚蠢。”文中小作者文思泉涌,旁征博引,将平时阅读中积淀的材料和思考串成一个整体,再抒写自己感想。感得自然贴切。他在文章末尾写道:“我们这代人的生活条件比我们的父辈,祖辈的确好多了,我们中的某些人由于从享其成,也渐渐变成有南飞志向的“野鸭”了,这是很危险的!……我相信不久以后,“野鸭的故事”不会再出现在我们这代人;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责任感的一代,一定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些感悟很深刻,如若没有平时阅读的积淀和思考,是难以写出的。

二、翻新课内积累

(一)把所读课文材料写进作文中

课文中有很多材料可借来为我们的写作之用的。仁义粗犷的鲁提辖,迂腐麻木的的老年闰土等人物;方仲永泯然于众,花木兰替父从军等事件;美丽如画的苏园林、落英缤纷的桃花源等景物;《背影》中的父亲挚爱儿子的情感,苏东坡月夜思念兄弟的感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古文佳句,都能转化为我们作文的材料而使作文余味悠扬。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原始的阅读储备,对课文内容料熟于心。如:厦门考生的《阳光狂想曲》一文,充满浓厚的文化色彩,作者紧扣阳光这一话题,融入简桢的散文诗的《夏之绝句 》,唐代诗人常建《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宋代范仲淹散文《岳阳楼记》,表达含蓄,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展示出了非一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文中作者写道:“朝辉夕阳,气象万千”我好像登上了岳阳楼,与范仲淹共享山岚水色,观赏阳光阴暗变化的壮丽景观,倾听潺潺水声,欣赏吉印通 大好河山。小作者正是巧妙把已学的名篇中的佳句作为材料写进自己的文章,展示了非凡的语言功底。

(二)诗词精选妙写

在写作中,在充分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诗人当时的处境各心境 以及准确体会诗 的意境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联想,大胆而合理地补充情境,情节,真实地再现并创造原诗的语境。精选妙写古诗词,其目的是吟唱古今想通的情感,折射鲜活的社会现实。

200* 年深圳考生的《陆游日记》就用三同;是日记的形式巧妙表达著名诗人陆游不同时期对爱国的“守望”。收复北方失地,渴望安定生活。第一则日记化用诗文《陋室铭》。如文中写道:“轻踏台痕上阶绿,逼人山色入帘青。触摸案牍之轻尘,思绪激越;倾听幽幽之钟鸣,心境空灵。”骈散结合,增强文章表现力。第二则日记融入《秋浦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中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达了一个时刻关注国家命运的诗人报国无门之愁绪。第三则日记勾画《示儿》意境,将诗文与陆游的经历、情怀融为一体,笔墨含情,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处处闪烁着诱人文采。文末写道:“我要满腔心血,化作一道彩虹,坚守国疆故土。我深知我气数将绝,但希望吾儿切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深刻写出了诗人守望中原的那一份痴情。

三、贴粘课外拓展

(一)演化人文历史

在写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屈原、诸葛亮、杜甫、陆游、文天祥、李清照了解他们的作品和言行,选择独特视角,对人物形象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达到古今相映,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蓬莱市实验中学乔政的《我最欣赏诸葛孔明》一文,小作者在了解了诸葛亮一生经历及性格的基础上,采用排比段,巧用对比手法,将诸葛亮与周瑜、曹操、张飞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多智,忧国忧民,坚定、自信、事事顾全大局的特点,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欣赏敬慕之情。文章写道:“欣赏把他没有周瑜那狭隘的气量……欣赏他没有曹操的多疑……更欣赏他没有张飞的鲁莽……排比段的运用,令文章感情充沛。

(二)故事新编出佳作

在作文时,将一部文学名著或某一则历史传说,某一个历史人物、政事为蓝本,编述一个故事,赋予故事以新的内容和含义。近几年,话题作文给学生以自由创造的空间,于是故事新编类作文被受青睐,很多佳作登台亮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安徽考生的《西游后记》就是以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做蓝本,把小说中的人物即唐僧、孙悟空、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及其西天取经的故事作为写作的依托,通过师徒四人不同的某职经历曲折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图景,揭示了市场经济形式下的中国社会现实及人们的观念、行为和心态等。在文中小作者独具匠心,从师徒四人领取了神仙身份证返回人间写起,,然后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师徒师徒四人求职经历,全文情节悬念迭起。四人的谈话中又都暗含着“自信“。内涵。文末写道:“同学们相信自己,努力奋斗吧!美好的未来在等你,走自己的路,创造奇迹。”文末借师唐僧师傅鼓励徒弟的话声华主题“自信”。要注意的一点是,新编故事要遵循一定原则,既来源于史实,又不拘泥于史实,甚至可以高于史实。

综上所述,让阅读走进你的文章,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可以让你在考场中有话可说,可以将你的构思拓展开来。可以使你的文章构思新颖,可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而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运用之妙,在乎于心”,阅读时的许多闪光的东西是我们在考场上可以借用的,当我们平时写作材料匮乏时或思路滞涩时,不妨想一想阅读过的东西,包括报纸、杂志、课本、名著等。常阅读,多储备,让阅读走进作文。

参考文献:

1、金振邦主编, 《阅读与写作》,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孙丰良主编,《话题作文》延边大学出版社。

* 、《语文教学法》之《作文教学》。

* 、《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

教材中心组编 ,P* 2页

论想象作文个性化体现的重要性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艾金海

内容摘要:本文从作文的重要性入手,进而认识作文个性化体现的重要性,想像作文作为作文中的一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在意义和价值方面。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想像作文个性化有着怎样的益处呢?这可以从古代文化中得到认识和启发,并明确其它的重要性。既然想像作文个性化体现有着如此重要性。我们就该从不同方面来加强训练。这样,想像作文的个性化体现于作文和学生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想像 作文 个性化

说到作文,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光明日报》里的一段话。说:“在美国的大学,各专业都强调写作训练,文科尤严,费城波林摩学院有注重写作的传统,写作不及格就要被淘汰,该院院长玛丽麦克逊认为:‘写作是文科的基本功,是全面训练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美国高等文科的智能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中生的作文,虽不完全等同于美国大学的写作,但我们仍能从中受到不少启示。说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写作的重视。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是语文与思维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心智活动。也就是说,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它必然展现着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想象作文也不例外。

要写好想象作文,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就是依据过去的感知经验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具备想象能力,可以冲破时空限制,使写作思路开阔,内容丰富。有些学生的作文下笔枯涩,情节平淡无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想象力。如果想象丰富,写人则如见其人,写事则如经其事,写景则如临其境,文章才会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作,不是象照相那样,单纯地摄取生活图景的原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再现生活真实的创作。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应鼓励他们大胆,合乎情理地打开想象的天窗。然而任何想象作文都不是为了想像而想像,总是要寄托作者的美好愿望。因为追求美,颂杨美始终是想象作文的主旋律,写好想像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大胆想像。写想像作文;一定要展开想像的翅膀,任思想的骏马驰骋在深幽的大海,广茂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深邃的宇宙;让石头开花,花朵刺人,狮子可人,大胆想像。(二)要想像合理。想像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写想像作文,一定要植根于现实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既有生活影子,又高于现实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三)想像的内容要具体。想像作文不是天马行空,没有形体,而要做到内容具体,切忌空洞无物,空话连篇。你想像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就要在你头脑中勾画有那个新来物的具体内容,总之,要言之有理有物,让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四)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想像作文是自己对未来的幻想,饱含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它是未来诱人生活的激情体现。因此,我们在写想像作文时也应该在描写未来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真情实感才真正是作文的生命力。

其次,不论是想像作文,还是其它类作文,我们的学生最缺的,恐怕就是个性了。因为没个性,小学生作文套公式,中学生作文像文件,大学生作文抄书报。因为没个性,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众口一词,八股成风,提笔头疼,那想像作文个性化的意义和实践价值何在呢?

(一)有利于全面落实新课标中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是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精神核心。(二)有利于深入实验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新教材作文教学更能体现“自主”、“合作”、“创新”、“实践”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深化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三)有利于改变学生作文的“假”、“大”“空”现象。想像作文个性化课题实验从生活需要和表达需要出发。引导学生为时而作,为事而作,说真话,抒真情。(四)有利于探索正确的作文评价体系。让评价来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形成,并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在此,我自然想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他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中学生最佳作文法·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10.】柳宗元怎么知道“鱼”与“游者相乐”?这无疑是作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是从“想象”而得来的感知。这种感知,正好是柳宗元本人个性化的体现。如果没了柳宗元无拘无束、自由张扬的个性,我们今天的文学库房里就少了一页靓丽,少了一页陶醉,少了一页精彩。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想像作文个性化体现的重要性了。

高尔基在论说创造艺术典型时指出,作者必须以“亲身经验和自己的知识来琢磨他们,替他们说出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成他们没有做过然而根据他们‘天生的’和努力得来的特质一定会做的事情。”【写作知识·云南人民出版社】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方面说明想象对于人物塑造和作品的艺术构思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亲身经验”和“自己的知识来琢磨”,说明个性化体现的重要性。

既然想象作文个性化体现有着如此的重要性,那如何体现想象作文的个性化呢?在一线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诱导有意,训练得法。

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抒我情,我笔写我心。即“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蕴含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形成个性化的作文思维。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开手脚,自主创新,多写观察笔记,读书笔记,多写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多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东西。引导学生走近大自然、亲密大自然,丰富人生阅历;走进图书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激活思维,放飞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社会对话,与自然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克服颓废的,功利主义的个性追求,形成健康的个性和人格。教师在设计写作活动时,要尽量减少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减少统一要求的作文要素,增加自主性和自由度。

二、丰富自己的语言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特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一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多读书,有意识、有目的的让学生抄写一些文中精美的语句,并进行模仿训练。二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善读书的好习惯。三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迁移它、应用它、激活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形象生动,人物性格丰满。如在教学《巴山夜雨》时,通过借助诗意,展开想象,运用多种手法,对诗歌的意象、情感加以描绘、阐发。有位学生描写到:

“假如我的胸襟能收藏巴山的层峦叠嶂,那么哪一段奔波的山路是我曲折的枯肠?假如我的话语是绵绵的溪水,谁又是我辗转反侧的河床?”

“抓一把秋风的长发,编织峰回路转的归期,回到那扇等着我共剪红烛永不关闭的西窗,回到我心灵的庭院,点亮一朵明亮的凝眸,用一个默默的对视,照彻我珍藏的一切。”

“我多想在心爱的人那深情盈盈的眼眸里诗意的栖居。用我的心灵为石碇,用她的眼神为缆绳,不再起航。”

难怪著名作家孙梨会这样说:“作家想在作品里,表现一个思想、创造一个人的形象,他的最基本的工具便是语言。”

三、积累表象

人们认识事物先是从具体存在和丰富的材料出发,形成感性的具体认识,这个认识是表象的具体。一个人的想象水平依赖于一个人所拥有的表象数量和质量。表象越多,想象才能越丰富,质量才会更高。

《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不管是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还是现代的卡通人物,它们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吉印通 行个性化的提取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观察生活,发掘身边有价值、有意义的点滴,巧妙梳理,想象作文就会是“源头河水”。让读者享受到更多更好“清如许”的 好作文。

四、搭建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方面要依纲据本,拓展想象。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学习的教材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好文章,是学生学会做人和模仿、借鉴的蓝本。在教学《女娲造人》时,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女娲”为题,描写女娲的具体形象,有学生描写到:“女娲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白水晶里装着黑珍珠的双眼——深邃、慈善,瓜子型红润的脸庞上时常洋溢着微笑,以云朵为衣,身段高挑,步态轻盈。”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潜能,又张扬了他们的个性。同时也明白了——神,其实是人造的。

另一方面要通过训练创作凸显个性。

学生的想象需要根植在肥活的土壤上,这土壤需要老师的深耕,训练。鼓励写想象中的事情。在训练中,有个学生的作文《我的妈妈》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几年过去了。如今,每当我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妈妈那在灯下伏案工作的形象,就在眼前闪现,给我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当我走上讲台去领三好学生奖状时,妈妈那亲切、慈祥地微笑着的脸庞又出现在我的眼前,那双锐利的目光象是无声地对我说:‘孩子!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呀!’”这段话写得含蓄有力、耐人寻味。鲁迅先生也讲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都是个性的凸显。有什么样的个性,就会上演什么样的内容。

五、认真搜集鲜活的生活素材

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会和感悟身边的人和事。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当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时,凭他们的个性和用他们的视角来观察这一生活现象,思考这一现象,他们就会明白自己该写些什么了。生活素材的多寡,直接关系着想象作文的优劣。

由此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想象作文并不神秘。只要我们及时捕捉和鼓励学生的突发奇想,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想象。这样日积月累,言传身教的感染,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想象作文个性化体现的重要性。这样也有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写出更为生活、优美、鲜活、个性十足的想象作文来。

文献资料:

[1] 《写作知识》[M].云南人民出版社197* .7

[2]周长风·《中学生最佳作文法》[M].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 .P* 0

[* ]彭树智·《光明日报》《美国高等文科的智能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 * .10.P12

化归思想在中考题中的应用

罗平板桥二中 李俊

摘要:化归讨论是自然科学及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方法,是研究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所谓化归论的思想,就是在数学中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一些含糊的、抽象的、深奥的问题转化为较具体的、直观的、线显的问题来解决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化归思想。这种思想在解题中具有明显的探索性、逻辑性和综合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严密性,在数学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近年来数学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合理应用化归思想,通过正确的归类,可以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比较清晰的、简单的数学问题,最终得到完整的、严密的解答。因此,文章将结合近年中考题分别从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概念;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在中考中的地位;解决化归问题的原则和一般步骤以及解化归讨论问题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来讨论化归的思想方法在中考解题中的应用。希望能为广大师生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当然,由于知识和理论水平有限,本论文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进一步更深入探讨,以弥补文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化归讨论;思想方法;解题;应用

1.引言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历来是中考数学考查的重中之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因此,领悟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思维水平,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建立科学的数学观念,从而发展数学,运用数学的重要保证,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形成学生的良好的认知结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这是中考数学命题的原则之一,脱离数学知识去考查思想和方法是不切实际的,在中考中结合数学知识考查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意味着今后初中数学教学理应注意结合数学思想的教学,强化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提炼和训练,最终让学生在解题中能很好地灵活应用数学思想。

在数学中,有些问题比较抽象和复杂,但是这些问题必然存在着我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只要合理的应用数学解题思想,把它们化归成比较简单和具体的问题来进行解答。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答。这种化归思想的解题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简化研究对象,发展人的思维有关重要帮助。

化归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主要体现在能将复杂化简单;能将抽象化具体;能将含糊化清晰等解题策略,化归讨论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探索性、逻辑性和综合性。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化归讨论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能提高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探讨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在中考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就显得必须了,因此,本论文将结合近年中考试题,针对有关化归讨论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沿着前人研究的方向,分别从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概念;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在中考中的地位;近年中考题中化归讨论问题归尖,引起化归讨论的主要原因分析;解化归讨论问题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来探讨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在中考题中的应用。

2.文献综述

2.1在国外,化归讨论思想是一种比较广泛盛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和重视,它不仅用于教育教学,已经延伸到其它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目前在国内,就化归讨论方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研究来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李斌、母建军的《运用化的与转化的若干原则》(《中学数学研究》200* .12)一文[1];虞关寿的《运用化归思想解题应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数学教学通讯》200* 年12月)[2];王升军的《解方珠一把钥匙——化归》(《中学生习作》200* 年1月第2* 期)[* ];蒋成富的《数学解题中的化归策略》(《中学教与学》200* 年第10期)[* ];谭荣的《化归思想的应用》(《数理化解题研究》200* 年第11期)[* ];夏继德的《用化归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学教与学》200* 年第二期)[* ];施退军、陈少峰的《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培养》(《宁夏教育科研》200* 年第二期)[7];连振华的《用化归转化思想指导解题》(《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 年第10月第五期)[* ]等文中从不同的角度均阐述了化归讨论思想在教育教学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最终达到将数学问题圆满解答。

2.2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国外,化归讨论思想是一种比较广泛盛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广大学者、师生的青睐和重视,化归讨论的方法不仅仅用于教育教学。已经延伸到其它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9]。在国内,就该方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研究来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该方法在中考解题中的应用的研究很少,缺宪法普遍性、系统性、规范性,而且学生对该思想方法的应用掌握不是很好,不是很透彻全面。

2.* 提出问题

化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在人类的思维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0]。是一种化繁为简,分别对待,各个击破的思维策略,随着该方法的广泛推广,它已经成为历年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但国内对该方法在中考解题中的应用的研究还很少,缺泛普遍性、系统性,而且学生对该思想方法的应用掌握不是很好,这些问题已经通过考生的普遍失分表现出来,因此,本论文将结合近年中考试题,查阅相关资料,从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概念;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在中考中的地位;引起化归讨论的主要原因分析;解化归讨论讨论问题的原则和步骤;解化归讨论问题应注意的事项等等。对在中考解题中化归讨论思想和方法的应用作进一步探讨,让师生能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掌握和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给广大学者进行化归讨论思想方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

所谓化归讨论是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它主要体现在化“正面强攻”,为“侧翼攻击”的思维形式。即:化复杂为简单;化曲为直;化数为形;化形为数;化难为易的思维方法[11]。

* .化归讨论思想在中考题中的地位

化归讨论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在能将繁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能将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直观的问题;能将代数的问题化为几何的问题等来进行一一解答,这些问题在近年各省中考题中都有突出表现,并且具有明显的探索性、逻辑性和综合性,是近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在中考数学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纵观历年的数学考题,化归讨论思想方法却蕴涵在试题中,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就200* 年中考数学试卷来看,上海实验区用到化归思想来解答的试题共* * 分;天津市区的有* * 分;广西的有27分;重庆市的有* * 分;贵州的有* * 分;云南的有* * 分等这些分值的考试题均蕴涵了化归讨论思想,占总分值的* 0%左右。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整改,数学教学进一步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思维体系,强化培养学生规范、合理、严谨的学习品质为目的,导致了近年来中考试题在考查学生对化归讨论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方面要求有所提高,又因为解化归讨论问题一般都覆盖较多基础知识点,故而有利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化归讨论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一定的化归思想与化归技巧,这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又因化归讨论思想与生产实践和高等数学都紧密相关等原因,故化归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将继续成为中考题中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12]。

* .近年中考题中化归讨论问题的归类

化归的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数学中需要用到化归讨论的问题比比皆是。运用化归思想,通过正确化归,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特别是在解方程和解初等函数中,如果化归思想方法应用得好,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常常会前功尽弃,最终导致解题失败[1* ]。因此,下面我将对近年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化归讨论的问题作一些归类总结,希望对广大师生有一定的帮助。

* .1化归讨论思想在解有关方程题目中的应用

在解方程 解有关方程知识方面的题目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形式,采用不同的解答方法。

例1:(200* ,四川省)已知

,那么代数式

的值是 。 误区警示:对于此题,如果不懂得整体代入法的数学思想,非常费时、费力不说且易出错。 捷径提示:选把代数式化简,把

看做一个整体即可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 解:

因为

,所以

,故填2。 评点启示:整体代入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化归讨论掌握它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例2:(200* 年天水陇南市)解方程:

误区警示:若用直接去分母方法,问题解决就不简化,比较繁琐且不易正确求解。 捷径提示:利用换元法的化归思想,方可把繁化简,最终得到圆满解答。 解:令

则原方程变为

;∴

时,

,∴

时,

,∴

检验:当

时分母

均不等于零。 ∴

是方程

的解。 评点启示:换元法解方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也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数学化归思想。 例* :(200* 云南玉溪市):《吉印通 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超速行驶属违法行为,为确保行车安全,一段高速公路全程限速110千米/时(即任一时刻的车速都不能超过110千米/时),以下是张师傅和李师傅行驶完这段全程为* 00千米的高速公路时的对话片段,张:“你的车速太快了,平时每小时比我多跑20千米,少用我一个小时就跑完全程,还是慢点。”李:“虽然我的速度快,但最大时速不超过我平均时速的10%,可没有超速违法啊!”李师傅超速违法吗?为什么? 误区警示:此题目较长,数据较多,若不认真分析,难以分析透题意,易漏条件,易混淆条件,难以列出正确的方程。 捷径提示: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找出两者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再从时间差上找出等量关系,求出李师傅的最大时速,从而判断出李师傅是否超速违法。 解:设李师傅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且张师傅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由题意,得:

解得:

经检验,

都是所列方程的解,但

不符合题意,舍去。 ∴

∴李师傅的最大时速为:100(1+10%)=110 所以李师傅行驶途中的最大时速在限速范围内,故他没有超速违法。 * .2化归讨论思想在解不等式题中的应用 不等式知识的题目在中考中时时可见,利用化归思想来解答的题目,主要体现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不等式应用题,在每年考题中都出现。 例* :(200* 年广东省实验区)将一箱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个小朋友分* 个苹果,则还剩下12个苹果;若每个小朋友分* 个苹果,则有一个小朋友分不到* 个苹果,求这箱苹果的个数与小朋友的人数。 误区警示:注意条件:“若每位小朋友分* 个苹果,则有一个小朋友分不到* 个苹果”,可列一次不等式,但这是错的。 捷径提示:依题意列不等式组求解: 解:设小朋友的人数为

人,依题意得:

解得

,又因为

为正整数,所以

; 当

=* 时,*

+12=* 7 当

=* 时,*

+12=* 2 即:苹果的个数为* 7个或* 2个,小朋友的人数为* 人或* 人。 评点启示:本题主要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在解答过程中运用了化归讨论思想。 例* :(200* 年湖北荆州市)不等式

的负整数解是 ; 捷径提示:所求不等式的解是负整数解。 解:∵

;∴

;∴

=-* ,-* ,-* ,-2,-1; 评点启示:本小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整数概念等基本知识,解题分析中应用了化归讨论思想。 * .* 化归讨论思想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应用。 在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无处不体现着化归讨论思想方法。 例* :(200* 年江西大纲卷)如图:身高为1.* 米的某学生想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当他站在C处时,他头顶端的影子正好与旗杆顶旗的影子重合,并测得AC=2.0米,BC=0.* 米,则旗杆的高度是( )

A.* .* 米 B.7.0米 C.* .0米 D.9.0米 误区警示:有两个误区:①忘记Rt△ACM与Rt△ABN相似,②认为7.0米、* .0米、9.0米不就是7米、* 米、9米吗?为何还要小数后面的“0”呢?——那个0不能丢啊,它表示数据精度到十分位,所以7.0米≠7米。 捷径提示: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 ∵Rt△ACM∽Rt△ABN ∴

∴BN=* .0米 故选C 评点启示: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改方向,这就是化归讨论的精髓。 * .* 化归思想在函数解题中的应用 纵观历史各省市中考题,我们发现本章内容占有重要地位,分值占到20%—2* %,既有选择题和填空题,更有解答题,且一般有两个解答题涉及函数内容。热点试题有应用性题型,综合性题型,阅读类比性题型及开放研究性题型。这些试题的共同点是有难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创新意识要求较强,运算能力要求快速准确,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重点训练。 例7:(200* 广东·广州市实验卷)下列各点中,在函数

的图像上的是( ) A.(2,* ) B.(* ,1) C.(0,-7) D.(-1,9) 误区警示:本题虽然简单,如果联想不到“点在函数图像上,则点的坐标适合函数的解析式”这个重要知识点,就可能出现解题困难。 捷径提示:运用化归思想中的试验法验证即可。 解:当

,故点(0,-7)在函数图像上。 故应选C。 评点启示:解答选择题时,运用试验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 :(200* 年北京海淀卷)函数

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误区警示:稍不留心,易出现如下错误

。 捷径提示:令

即可求解: 解:令

的取值范围是

。 评点启示:本题的思想可以扩广为一般性。[1* ] * .引起化归讨论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前面对中考试题中有关化归讨论题目的归类。我们可总结出需要运用化归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引起分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整体代入法引起的化归讨论;由换元法引起的化归讨论,这些方法都能把繁化简,难化易。例如:例1;例2。 (2)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起的化归讨论,这些主要体现在解题结论不重不漏。例如:例* ,例* 。 (* )在解三角问题中用到的相似性质引起的化归讨论;主要体现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思想精髓。例如:例* 。 (* )由函数基知识及数学基础知识引起的化归讨论,应用到数学实验法达到解题的捷径,并由题目的特殊性推广到解答的一般性。例如:例7;例* 等。 7.解化归问题原则和一般步骤 化归讨论的原则:①熟悉化原则;②简单化原则;③直观化原则;④极端化原则;⑤和谐化原则;⑥正难则反原则。 化归讨论的步骤:①确立化归讨论的对象,(即对哪个量进行讨论);②对所有对象进行合理化化归;③逐步逐级进行化归讨论,逐步解决最终完整解答;④综合归纳得出结论[1* ]。 * .化归讨论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化归讨论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化归讨论思想具有明显的逻辑特点,并且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思想精髓。故而在应用化归讨论思想方法解题时,我们一定要有辨证的解题观,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是解化归讨论问题的前提条件。如例2;例* ;例7。 ②不断地总结解题的经验和教训,克服化归讨论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例1;例* ;例* ;例* ;例* 等。 总之,在化归讨论中,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解题时要恰当化归,又要巧妙回避,方能使我们的解题达到简洁、完整、不重不漏化整为零为目的。 9.结论 9.1主要发现 对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作进一步概括和总结;对有关化归讨论的问题进行新的分类。并对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在中考解题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对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有一个较系统的、全面的、科学合理的认识。 9.2启示 化归讨论的思想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化归讨论方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化归讨论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探索性、逻辑性和综合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能提高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9.* 局限性 化归讨论的方法不仅仅用于教育教学,已经延伸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故而在用化归讨论思想解题时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同其它数学思想方法一道去处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另外对于化归讨论的思想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也没有涉及,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 9.* 努力方面 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不断深入探讨,对这种思想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对象作进一步的研究,以及这种思想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提高自身对化归讨论思想方法的更深层次认识,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斌、母建军.运用化归与转化的若干原则[J].中学数学研究 200* (12)29—* 1 [2]虞关寿.运用化归思想解题应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J].数学教学通讯 200* (12)7* —77 [* ]王升军.解方程的一把钥匙——化归[J].中学学习作.200* (01)* —12 [* ]蒋成富.数学解题中的化归策略[J].中学教与学[J].200* (10)21—2* [* ]谭荣.化归思想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J].200* (11)2* —2* [* ]夏继德.用化归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J].中学教与学.200* (02)* * —* * [7]陈少峰.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化归与思想的培养[J].宁夏教育科研[J].200* (02)* * [* ]连振华.用化旧转化思想指导解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 (10)* [9]霍国寿.解绝对值问题的几种常用策略[J].数学天地.200* (11)9 [10]齐如意.用化归思想解无理不等式[J].数学天地.200* (0* )12—1* [11]周奕生.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和学习要点[J].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200* (0* )* —9 [12]王远征.例说分式解题[J].中学学数解题指导.200* (0* )22—2* [1* ]王照区.例说变更问题的几种方法[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 (0* )* * —* * [1* ]五年来十省中考热点试题全解[M].数学.京化出版社 2007年10月 第二版 第一次印刷 1—* 00 [1* ]王瑞华.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数学天地.200* (0* )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初探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张保元

摘要:小学升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入学后往往或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由于学习基础差而使学习跟不上。本文着重分析小学数学及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试图从分析中找出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衔接 思维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面临着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有些学生不能迅速适应初中学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甚至过去的学习尖子生可能变为学困生。如何搞好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七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本文从二个方面浅谈小学与初中是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一、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变化

1、环境与心里变化

对初中七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应该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升入了初中,感觉有一种愉悦感,很兴奋,会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里,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一些学困生言传初中数学很难学,数学课一开始就有些理解的抽象概念,如负数、绝对值等。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术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初中七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的变化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而初中数学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多研究字母表示数,方程及图形的变换,它不仅注重就算,而且注重简单的证明和一些简单的探索问题,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出于近几年教材的调整,虽然降低了难度,但有些教师讲的内容较深,也造成了初中数学难度实际没有降低。

课时的变化

从小学升入中学,从学习内容看,学习科目多了,学习知识深了。在小学,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较充足。因此,客容量小,进度慢,的重点、难点内容均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科目多,灵活性较大,课容量大,进度快,这也使七年级新生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测评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讲细,只能选举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知识的迁移”。[1]然而,对于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对于预习、复习及总结等和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搞好学生对小学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学与初中学习数学在学法上的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四是请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不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了解学生数学基础,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小学与初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熟悉小学、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做到备课时具备教材又备学生,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立足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

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如负数的产生,绝对值,数形结合思想等,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密台阶、分层次,多训练,勤总结”的方法,把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教学速度上,多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和生活实例引入;在知识传递上,要注重点拨,诱导,引导创新;在知识落实上,先紧靠课本;在难点知识的讲解上,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索,然后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必要的释意,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总结。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知识衔接点,如小学学过的正数和零就是初中所学的非负数,小学中的点、线、图形、公式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知识时,我们要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 )重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结论的死记硬背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质凝和解题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 )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后认真的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应抓住时间积极培养。如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养成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 、加强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点。

优化教学管理环节

(1)注重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换取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2]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里的积极作用。我们在初中七年级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的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兴趣。学生若学不好数学,不责怪学生,要多找教师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关心他们,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多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初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有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多从生活、学习上关心他们,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 )做好知识反馈,纠正和落实

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数学的针对性提供依据,必要时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师的教学如能注意以上几点,就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得到有机的衔接,从而让学生顺利地度过这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时期,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教材教法研究室编著《中等数学解题研究》P* 7,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月第2次印刷。

[2]燕琼芝、杨晓黎著《数学教育教程》P* 2,云南民族出版社,199* 年* 月1版。

浅谈合作学习在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云南省罗平县板桥二中 陈光国

摘要:数学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特征和表现形式、应用实践和效果都表明合作学习可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师生共同求得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增强。

关健词: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相互促进

在当今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以教学相长,相互和谐,师生共谋发展而聚焦于一起,即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个体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纳入课堂中,使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做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总目标:“学会与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一、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

所谓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这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棋式,主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其实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获得的更多.这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发现,而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积极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去获得知识的.早年在美国兴起的合作学习,因其先进的理念,有效的形式,出色的效果而成为当今新课标所倡导,其意义在于:一是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二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三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数学合作学习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数学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六个方面:1、活动和体验;2,贡献和分享;* 、反思和认同;* 、合作和促进;* ,激励和启迪;* 、过程和结果。而为确保此项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学习素材。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所以数学学习素材具有生活基础,以引发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挑战学生思维为目的。因而数学学习素材的理性选择、有机组合是合作学习的物质前提。

(2)学习群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和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理解,面对同一个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合作动机明确,个人责任清晰,大家齐心合力是保证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之关键。

(* )教师指导。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指导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合作学习的前期策划,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来自于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平衡组际差异,解答组内疑惑,促进各组交流.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

三、数学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

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切实认识到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和研究新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轻松舒心的自然环境,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探究的活动情景调动学生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展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单调的、死板的提问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而后组织学习研究小组,进行积极热烈有兴趣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反思,来解决现实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辩论、检验,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而把以往那种‘要我学”的课堂模式,变成现在“我要学”或我想学”的情景中去,从那种死板教条的课堂体系中解脱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课堂的驾驭和操纵的能力,及时诱导学生去学习,解答在参与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感受和追求在学习过程中的偷快体验,真正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的兴趣中去,共同产生学习的认同感,欣赏自己在实践中的领悟、理解、交流合作的能力,树立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信心,变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思想为积极参与的愉快情结,在群体讨论、集思广益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辩论、交流和反思,摈弃那些不确切和错误的观点,达到群体意见的高度统一,从而达成明确的思想认同,真正领悟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另外,在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条件,如录音、图片、资料、幻灯、多媒体电脑等,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学习,让资源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和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

在数学合作学习的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搜索学习的素材,自己动手来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学习工具圆规是用来画圆的,那么能否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自己摸索出一套利用现有工具来画出不同大小、形状的圆或椭圆等,让学生自己来思考、设计,增加学生直接参与的动手能力。

在数学合作活动中,可以按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分组活动,教师直接诱导和启示各个学习小组的组织者,而小组组织者又直接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领导和左右本组同学进行具体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起到培养学习活动领头人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这样我们的同学也就逐渐的学会了老师引导和解答的基本能力,成了各个学习小组的“小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左右活动问题的导向,引导大家向着正确的方面进行活动,而且在课余还能协助老师及时为大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方式是一对六,六对三十六的网络发散和阶梯跟进模式,也是数学合作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方法,经过较长时间的实施,数学合作学习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老师设问一般不宜提出太多的内容,而是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使用现代科教等手段去主动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开放的、主动的、活跃的和群组式的,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教师总是给每个同学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对于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不厌其烦的给予指导,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实践中去,学生的作业,而是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或者根据自己的要求来进行编写,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发挥想象能力,创造性地去完成作业。

案例1:进行四边形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先说出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顶点、边、内角等概念,然后与三角形类比,说出什么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的顶点?四边形的边?四边形的内角?怎样表记一个四边形?学生分威四人一小组,围绕上面内容,进行讨论.运用类比的方法给四边形下定义,教师到小组里参加讨论,倾听学生的意见和争论,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指导他们看书来导求解答: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逐一回答上述问题。在对上述问题的共同探究中,比对三角形与四形的定义去发现两个概念在类比中的不同点,提出为什么在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必须加上“在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而在三角形的定义中却没有?引导同桌的同学一道用四枝笔在课桌面上搭一个四边形,在老师的演示下让学生模仿搭出空间四边形使学生感受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平面图形.进而说明,为了排除空间四边形的情形,必须在定义中加“在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使学生印象深刻。再是对比四边形的表示法与三角形表示法的不同之处:三角形的表示法有符号△,且顶点字母没有顺序,而四边形的表示法没有符号,而且要按顶点的顺序来表示。

案例2 对一道课堂练习题的讨论

问题:以AB=20mm, BC=* 0mm, CD= 1* mm, DA=21mm为边,画四边形ABCD.和同学们比较一下,大家画出的四边形形状一样吗?如果使∠ABC=* 0°,再画这个四边形,大家画的形状一样吗?

这是一道作图题,题中仅给出了四边形的四条边的长,要画出这个四边形,不少学生感到困惑,认为这个四边形形状不确定,不知怎样画。教师及时介入作如下启发引导:在黑板上画一个四边形ABCD,告诉学生这个四边形的边长如果就是题中各边的长,那么这个四边形是不是题中要画的四边形呢?交给学生讨论,并作出确认就是要画的四边形.再问这个所要画的四边形的角的大小有没有要求?学生回答角的大小并无要求,即这里对角的大小是可以任意选定,只要不超过1* 0°。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画好图后,四人一组进行比较并回答,各人所画的四边形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若选定∠B=* 0°,则角B的两边BA=20, BC=* 0,则△可画,又AB=21, CD= 1* ,则△ABC可画,从而四边形ABCD可画。最后师生共同画出这个四边形.接着要求学生按题目要求,使∠B=* 0°各边长不变,重画一个四边形ABCD,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回答:这次各人所画的四边形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呢?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当四边形的四边长固定时不能确定四边形的形状,这是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所决定的。当这个四边形中只要有一个角的大小固定了,因这个角的两边是固定的,所以这个角所对的对角线长也就确定了,这时四边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同学们画的四边形的形状就都相同了。

案例* 一堂课在开展数学合作学习活动前后的效果对比举例

过去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为传统的“五环节”模式,显露出:呆板、僵化、教条,遏制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那种重教师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重讲授轻探索,重统一轻差异,重管理轻自觉,重表演轻活动,重模仿轻思考,重记忆轻反思,重教材轻实践……种种弊端己昭然若揭。比如课改前我在扩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时,在讲授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时,忽视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这样的特殊线段的特征,而往往只是平铺直叙的作一番交待,也没有让学生去探究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以及这两种线段对同一三角形的分割而产生不同图形的面积关系作出引伸,对随后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一番,而忽略了渗透将其中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去认同领会,从而导致学生对中位线EF和第三边BC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甚至感到茫然.而课改后,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要求对教法作出了重新设计,一是根据图形观察去发现这样的特殊线段的位置特征由自己下定义,二是形展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每小组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作出它的一条中位线EF,并作出如下过渡:由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可知三角形ABC的中位线EF与三角形ABC的两边AB, AC密切相关(是这两边中点的连线),那么中位线EF与第三边BC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下面的实验活动,从空间位置和数量关系的两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实验活动表(见表1)

表 1 三角形中位线实验活动卡

实验者

实验器材

铅笔、直尺、量角器、橡皮擦

实验步骤

画图

画△ABC

画△ABC的中位线EF

测量

用量角器测角度

∠AEF= ∠B=

用直尺测长度

EF= BC=

结论

EF与BC的位置关系EF BC

EF与BC的数量关系

EF BC

猜想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

关系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

证明

这样,学生对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及活动的结构都有清晰的认识,使得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的互动互助,协同合作,将师生共融到教学场景中去,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学习积极性都很高,都乐于参加到这样的活动中去,课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家都学得十分轻松而愉快,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在交互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会了信息搜集,认真倾听,交流讨论,彼此评价等合作技能,也使大面积提高班级数学成绩提供了可能。

五、数学合作学习的总结

数学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去战胜困难,现为中外课改专家所倡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即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深入课堂的同时,不要出现“合作学习吞并独立学习”的现象.学生的学习遵循着“独立学习一生成问题一合作交流一获得结论”T‘形礴新的问题一独立思考一融入自我智葱库”的过程.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深化。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认识、思想和可以交流的观点,合作就可能流于形式或只是低层次的交流,只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交互作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呈螺旋上升。因此,如果经过个体思考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可

以完全独立解决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体悟的情感、价值观、就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合作学习要防止“帖标签效应,要科学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形式、内容和过程,不能滥用,不能有形式或无内容,不能浅尝辄止.第二,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激发他们努力解决问题的愿望。第三,师生共同参与到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去,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学生与老师共同协作去展开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四,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体现民主和谐的师生气氛,要求师生平等,共同参与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整个活动过程要呈现出一种共同协作探讨的氛围.第五,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要以学生活动中的资料和事实为依据,使学生共同反思,得出实际问题确切的结论。

参考文献

[11陈旭明.学生:动态的鲜活的教学资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200* ,(1).

[21林双莹.浅谈“参与式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应用[J].当代素质教育,200* ,(* ).

[* )黄佑生,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湖南教育,200* ,(1).

[* 1苏洪雨.中学课堂中数学交流[J].数学通报,2002,(7).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四有”教学模式的运用

罗平板桥二中 田劲林

内容摘要:时代在变、知识在变、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随之在变。作为世界第一语言的英语其桥梁地位尤显突出,如何使初中生有效掌握英语语言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长久而新鲜的话题。尤其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有其地域、时代、信息、学习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和特殊性,“四有”教学模式即“有目标、有精讲、有互动、有精练”的提出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课堂主体,以人为本,有效教学,师生共创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兼顾了农村中学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特殊性。本文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领悟到了“四有”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四有”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模式,它是教学理念、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教学因素的集合体。处理好“四有”之间的关系能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行为框架。

关键词:目标 精讲 互动 精练 农村初中英语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到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科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有效地保障教学效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下文简称为《标准》)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教学内容的多元利用价值,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方面素养考虑,确定具体明确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知识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这种预期的学习结果(expected learning outcomes)往往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指标。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常常要求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呢?为了对实践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以下几个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

案例:

Unit 1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读和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exercise,once,twice,hardly,Internet,never,always,program,active,health,grade,different,better,keep, must,less,* 0%左右的学生对非重点词汇能基本理解,中等及以上学生能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及将来时态的用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描述“机器人”基本的特点;

(* )在理解文章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前提下,学会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获取新信息的策略;* 0%左右的学生能回答根据文章内容所提的问题,正确率应不低于7* %;* 0%左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复述文章的大意;

(* )产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兴趣和学会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的愿望。

由于上述目标运用了适当的行为动词,对学习内容、结果行为以及结果行为的条件和程度都作了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界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施。

二、有效精讲

精讲是实现课堂内容有效为学生所接收、转化、吸收、内创的过程,但它不等于英语教师的“独白”,而是一种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思想交流并充分表述的活动行为。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导入

导入宜简洁,明了,同时要考虑农村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导入形式多样,但无论是用简单的天气状况(How is the weather),学生身体情况(How are you?),movie,songs,chant,还是free talk,都要为本课的内容所服务。或引入话题,或呈现新单词。这一过程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2.呈现

要充分了解分析农村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呈现内容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当一堂课有多个目标时,可逐步呈现,如果一开始就一股脑儿给学生,条理不清,学生容易迷糊,尤其农村中学学生对英语这一陌生语言的逻辑性会大幅度降低。呈现本课知识点时,要把重难点体现在板书上。

* .操练

操练形式可多样,但一定要充分,学生操练面要广,每一步要落实。操练要有梯度,第一步时可用机械式的操练,后面的操练可以半开放式或开放式,不要把学生框的太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操练前指令明确,老师和学生可做示范。学生句型pairwork反馈时,我觉得不宜只叫举手的学生回答,可直接按座位轮下去回答,面又广,时间又节省,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 .提炼课本

课本作为教学工具,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合理的整合教材和改变听力,阅读任务让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听力前要留有时间,或让学生听前看,或与学生解读图片等。核对答案时,尽量让学生用句子回答,而不是仅仅说个单词。听后或阅读后,最好能跟读磁带,注重语音教学,尤其是初一习惯养成时。有必要时,听后还可以根据听力内容通过report,fill in the blanks等做些巩固练习。

* .拓展

拓展有梯度,未必每堂课都要落实到写。但拓展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要贴近农村学生生活,可以从农村生活中提炼大量实例,要能开展。

案例:

三、适时互动

互动是实现教学目标和精讲有效性的形式和手段,而互动不是一种孤立章节表现,它是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生动活泼的课堂互动能最大限度体现教学目标,展现精讲过程,深化教学内容。互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积极探索、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是课堂中活力最充分的体现。课堂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出发点,注重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英语课堂活动形式多样。课堂活动可以是调查采访、角色表演、游戏竞赛、画外配音,还可以是唱一唱、画一画、尝一尝、做一做……我们要根据课堂需要来选择有效的活动形式。例如,在教动物这一课时时,为了让学生既能快速熟悉动物的单词,同时又能复习到已学知识,我选择了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自由组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两位同学,每一位同学选择~种动物并且在教室的前面排成一排,然后让其他的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喊口令,“动物们”根据同学们的要求来完成动作。若代表动物的同学做对了动作,则他所在的小组获得一分,做错则扣一分。游戏开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在Unit2学过的问路与指路知识喊panda,tum left,elephant,down等知识。其次,同学们又想到要动物们演奏乐器,像monkey,play the guitar.giraffe,play the drums.etc.第三,同学们想到了体育运动,开始喊dolphin,swim.lion,run.penguin,play the soccer~等等有关运动的知识。同学们在喊口令时为了不与其他同学的口令相同,他们挖空心思用尽了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有弹乐器的,有打球、踢球的,有游泳的,有跑步的,有前后左右转的等等。而代表动物的同学也根据同学们的指令把动作做得不亦乐乎。做完游戏后我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表现评出优胜小组并加以表扬奖励。在整个游戏的准备和参与过程中,学生们非常踊跃。在游戏中,我们既熟悉了动物的单词又复习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我们有可能遗忘的知识重新拾起并且加强记忆。在游戏活动的有效驱动下,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也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英语学习,长此以往他们的英语水平也会很快得到提高。同学们在宽松、自由、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活动氛围中快乐学英语,让同学们觉得上英语课是一种乐趣,学习英语是一种享受,而竞争让同学们更加团结起来。

四、深化精练

精练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学生在经过充分的课堂教学后虽然对所学内容有了很好的感性认知,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需经过有效的练习来加于巩固,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理解,由此形成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内涵有更进一层的把握,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自我创设。英语课堂的精练是对学生的评估 ( evaluation)和评价(assessment),就是要通过课堂测验数据分析、解释并判定学生多大程度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英语评估过程中,评价是为了考察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课堂精练情况构成的评价数据反映了课堂中正在进行的活动,当评价数据反映了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时,课堂精练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以新目标八年级上册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为例,学生能读出课堂上教的几个单词,只说明课堂上教了单词;如果学生在测试中能用在课堂上学过的单词,较好地造出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这样的评价数据证明了之前的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如:练习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时,除课本上出现的表达形式外,学生能自我形成“I usually help my parents do some housework”、“I usually do some washing”、“I usually grow some vegetables in the filed”等符合他们实际生活的句子。这样的练习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能促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结束语

英语教学是一个有待不断探讨的话题,“四有”教学模式的提出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课堂平台,为英语教学方式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作为英语教师可在这一框架内形成新的英语教学探究和理论,它为我们留下了深度思索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芳.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 ,* .

2. 范捷平 ,李媛.论柏林模式与外语学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1.

* . 李宝荣.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 .

* .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 尹刚 ,陈静波.新课标背景下教案设计的新思路[A]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

* . 邹为诚等编著. 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

7. 谢贵华.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game.中山大学出版社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英语教师 饶鑫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 age, it symbolizes that the humanity stride in the epoch. Speaking English is ability that it is important and absolutely necessary in china. In the past, English education was begin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class. But now, it appeared in junior education. It is a new challenge that we must face. So we must improve our English education. But the most remarkable character is combining network with English education. The Internet is affecting and is changing people’s study way and the working by the unprecedented spe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The traditional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ourse does not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non-obstruction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tudents’ elaborative faculty has not been well developed. The Internet in secondary school has not been fully us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s an educational tool to instruct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To show both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and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method.

Key word: network teaching network environment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摘 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在今天的中国,英语俨然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几乎达到普及的态势,英语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在过去,英语教学都是从初中开始的。随着课程改革,现在,小学也已经把英语作为学生们的必修课之一。这对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也同样是一份考验。为此,我们给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重的责任。然而,现代英语教学发展趋势最显着的特征是与网络紧密结合为主要方向。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式和工作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障碍的课堂交流环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网络教学在中学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利用因特网作为一种教育工具,来指导初中英语教学。同时还探讨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讨论了新方法意义的。

关键词:网络教学 网络环境 初中英语

一、网络教学

1.1网络教学的定义

1.2网络教学的特点

1.* 为什么要进行网络教学

1.* .1中外网络教学的现状

1.* .2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1.* 怎样进行网络教学

1.* .1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2课中运用,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

1.* .* 课后交流,学生、老师、家长三者之间互动交流。

二、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特点

2.1利用电化手段,创设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2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2.*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大课堂实践的密度,强化能力的训练

2.*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学生深层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利用多媒体,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三、多媒体课件

* .1立项

* .1.1使用课件需达到的目的

* .1.2采用何种教学模式

* .1.* 课件的内容

* .1.* 教学对象

* .1.* 其它因素

* .2教学设计

* .* 素材的准备

四、网络环境与中学英语相整合

* .1网络环境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相结合

* .2网络环境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相结合

* .* 网络环境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

* .* 网络环境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

五、网络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 .1切勿脱离教学需要,注意时间把握安排

* .2不能忽略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 .* 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一、网络教学

1.1网络教学的定义

网络教学是一个重要教学形式。它是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教学。网络教学可以用虚拟的教育环境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个就是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网络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网络教学平台则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打破传统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现在重要和未来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1. 2网络教学的特点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网络教学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通过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建构起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帮助教师组织更生动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讲解演示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它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经多媒体的演示变得形象、生动了,使教学更富直观性,教学过程更加活泼、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得教学是师生互动、人与电脑互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并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和兴趣。教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增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利用优美的外国名曲、生动的卡通动画、美国式的场景环境等声、色、图、文多种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学习境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变学生 “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1.* 网络教学的目的

1.* .1现状中外网络教学现状

在我国,网络教学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大部分地区还没有互联网。东部和西部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差距。即使建立教学网络的地区,学生和教师也有老的概念,不能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在国外,刚好相反。每个人都可以熟练使用互联网。从他们的童年开始,网络教学已经开始。因此,在国外,这一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和受欢迎的。

1.* .2优越的网络教学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老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作业与考评方式均发生深刻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访问网站,大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国家的了解,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更深一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学生真正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而不再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做到了自主高效地学习。用网络感受到了不出国门却在全英语氛围下的学习环境,并体会到英语国家的特定语言情景和文化背景。 教师将所学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使用各种操作,在互联网上搜寻到自己有用的信息,方便自己理解教材所学内容,通过材料对自己观点的支持进而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同时藉此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用自如的上网、下载资料、上传资料的能力和搜寻、分类、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学完新知后,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精心组织学生围绕新知内容展开讨论、大胆质疑,把所学知识引申、深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重视巩固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巩固和运用知识过程中拓展思路、发展智能,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设计练习时围绕理解新知、建立认知,变学生的“练知识”为“知识链”,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及时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如何网络教学

1.* .1上课前的准备和提高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它关系到上课的成败。一个好的教师应收集所有的有用的信息和他或她也应该知道什么是学生的兴趣点。

1.* .2使用班,充分利用网络

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摘要和难点必须使用出声音和画面。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1.* .* 课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可以互动

放学后,老师可以使用电子邮件来和学生和家长沟通。从这封信中,学生可以知道今天什么做的不好。家长可以详细的解他们的孩子。

二、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特点

2.1 利用电化手段,创设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情境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理论,语言学习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学习语言情境,使学生自然“习得”(comprehend),而不是“学得”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切。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CAI课件,在课堂教学的Lead-in阶段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能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缩短了学生与认知材料之间的距离,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定事物与一定词语之间的联系。

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引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片段,如在Project English Book II Unit 1 The Changing World中把收集到的北京过去面貌的一组图片和现代北京的一组图片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学生,再通过在网络上搜到的老北京和现代北京的剪辑镜头,加上教师联系中国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艰辛历程和成功的喜悦,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这些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历史和现实知识背景,对于引发同学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跨越知识的过渡、深刻理解文章起到重要的作用。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相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某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而言,用CAI技术来突破英语学科中的重难点知识要相对容易一些。英语学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某些词、短语所表达的意义以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概括能力上。如在讲分词的用法时,为了讲清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而分别设计了几组图片作对比练习:a falling tree/a fallen tree; the rising sun/the risen sun; boiling water/boiled water,先向学生展示两种动词形式在动态意义上的区别,然后用其它图片做巩固练习:developed countries/developing countries;fallen leaves/falling leaves;changed condition/changing condition;the ruling class/ the ruled class.

2.*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大课堂实践的密度,强化能力的训练

利用多媒体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量,显著地提高实践质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每单元的复习课是容量很大的一堂课,既要进行大量的口头、笔头训练,又要巩固和归纳语言项目。此时利用多媒体事先设计好CAI课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II Unit 1 Topic * 复习课中,总结already/just/before/yet/ever/never与现在完成时连用时的规律。笔者展示准备好的CAI,“Have you finished your work______?”“She hasn’t found the lost pen______.”等句子,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选项补全句子,这样既复习了几个和现在完成时连用的副词,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2.*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对外语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感官刺激。这对于学生内化(internalize)所呈现的知识项目,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大有好处。在设计课堂练习时,笔者用PPT把句型和段落呈现出来,通过一定的色彩搭配,配以图片和动画效果,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词或短语以极其醒目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仅在异彩纷呈的课堂练习中理解了知识,而且体会到了人机交互式学习所带来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可谓寓教于乐,学得开心、记得牢固。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学生深层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几年英语试题中某些深层理解题,考生不易把握,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平时多读、多练之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给学生定量的文字或视频效果文件,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发展广阔的想象空间。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深层阅读理解题,并附以有感召力的CAI课件是启发学生的关键。例如在讲完Project English Book II (上) Unit 2 Saving the Earth后,笔者先把事先自行拍摄的我校附近的污水塘的一组相片通过幻灯机展示给学生,然后把平时积累的其它有关污染的视频素材一一呈现出现,学生对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和关心,个个跃跃欲试,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笔者在屏幕上打了这样几行醒目的大字:“Do you know how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in our life?”“What do you think of it?”“What should we do to stop it?”这些问题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讨论时有理有据,内容丰富多彩。最后,笔者作了总结陈述:“Pollution is great harmful to our earth, it is not only harmful to our health but harmful to our environment.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stop it.”

2.* 利用多媒体,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新课改提倡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设备,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多媒体介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出现变相“满堂灌”的现象。

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慎用、适用和善用多媒体。唯有如此,多媒体教学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它可以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特点,编制系列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多媒体课件

* .1项目

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有必要明确以下问题:

* .1.1使用课件要达到的目的

(1)即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明确以下三个问题①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②哪些问题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解决?③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 .1.2 采用何种教学模式

即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确定本节课是以教师的讲解、演示为主还是以学生的自学、练习为主。教学模式对课件的风格和表现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1.* 课件内容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来表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既要根据教学需要来决定,还应注意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点,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 .1.* 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结构差别很大,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与学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初中生已经逐渐开始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时,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习用语言符号去解释事物的内在规律,以逐步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 .1.* 其他因素

如课件的运行环境、设备的配置、素材的获取等问题也应该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

* .2教学设计

这是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1)老师应了解大纲的要求,分析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地方在哪儿?

(2) 老师应明确应用课件要达到的目标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型、课外自学型、练习辅导型),并以此为依据大体规划所需的媒体表现形式。

(* )更深入地规划课件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明确课件由哪些板块组成,并确定各板块所涉及的内容,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在课件各部分中的表现形式。

* .* 素材的准备

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课件的素材,能使课件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网络环境和中学英语结合

* .1网络环境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相结合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播放英语听力材料比传统的录音机更加清晰,而且可以是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而多媒体在播放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去重复听。而且,在网上有很多地道的英语听力材料,如VOA,BBC等,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弊端,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语音、语调不规范,给学生造成了听力障碍,而纯正地道的英语给学生则是带来享受。

* .2网络环境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并没有给学生提供锻炼口语的环境,基本上是哑巴英语,甚至连老师上课都用中文讲课,这给学生日后英语口语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锻炼口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是让学生在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的时候,对着计算机话筒跟读,模范纯正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在此同时可利用评判软件,根据学生的语音进行打分,让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有清楚的了解,从而针对自己的不足去提高自己。这便是人机对话。二是借助于网络语音聊天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优秀人员或学习伙伴的广泛的英语口语交流。三是通过国内互联网,学生可以与国内英语人士甚至国外英语人士交流,从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提高口语的效果。

* .* 网络环境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

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选择大量丰富有趣的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材料时,大体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延展性,选择的材料不能与课本有太多的交叉,应该是从课本材料延展出来的,或者与课本材料关系不大。

二是时效性,选择的材料不能太老旧,要与时具进,与当今社会热点,娱乐热点,知识热点相一致的材料最好。

三是趣味性,选择的材料不能太枯燥,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有趣的阅读材料才是吸引学生的关键。

四是科学性,选择的阅读材料要有真实性,符合客观实际,不能违背科学。

五是艺术性,选择的阅读材料难度要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水平。对于偏难的材料,教师要做适当的改编。

* .* 网络环境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最直接的就是给写作提供了情境传设资源和条件。教师可利用PPT、flash、网页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写作情境。或者学生可以通过自行上网查找写作的主题和素材,自己自学自写等等。写作的作品可以通过发送到教师邮箱等形式来提交,而后教师批改的意见结果再通过邮箱反馈回来。或者教师也可以利用BBS等交流互动工具让学生就某一贴某一话题进行互动英语表达,提高学生们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网络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 .1不要脱离教学和学习的要求,注意把握时间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或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来表现,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该为促进教学而使用,而不应该为"哗众取宠"而使用。对于那些一目了然或利用其它教学媒体就能简单、快速地让学生掌握的内容,最好不用(此时如果勉强使用多媒体手段,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 .2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网络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在英语课上,老师也很重要。大部分的东西,计算机是无法作到的。人与人之间最友好,最灵活的语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 .* 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若教师片面地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无论是课本上的图片,表格,文字概括等都要一一搬上课件,这不仅浪费了教师备课的时间,而且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忽视了黑板和粉笔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作用,以及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宋贵月,金莺.英语新课程标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郭跃进.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

[* ]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 ]何少庆 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 ]蒋碧艳,梁红京学习评价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M].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

Bax, S. (2000) Putting technology in its place. In: Field, C. (Ed.), Issues in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Routledge, pp. 20* –219.

Bax, S. (200* ) CALL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ystem * 1,1* -2* .

Brooks, J. G. Brooks, M. G. (199* ) In Search of understanding: 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rown, J. S., Collins, A. Duguid, P. (19* 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 Researcher, 1* , * 2-* 2

Brunner, J. S. (19* 0) The Pre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mbers, A. Bax, S. (200* ) Making CALL work: Towards normalization. System * * , * * * - * 79.

教师:饶 鑫

工作单位:罗平县板桥二中

担任教学科目:英语教学

电话:1* 9* * 9* 22* 9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

板桥二中:邓桂平

的现代化,为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英语教育即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随着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利用它来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以计算机为"教材",搭建英语的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一体化,必然引发英语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英语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信息技术与英文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内容与形式,使英语教材更容易吸纳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信息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英语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英语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英语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1、离心发散拓展式。这是以课内英语教材为中心,抓住焦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英语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英语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英语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2、向心聚敛呼应式。这是引导学生以网上英语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流等网上英语实践,丰富学生的英语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英语资源向学生的英语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英语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博大的英语教育。

二、以计算机为"课堂",拓展英语的学习领域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一体化,必然打破传统英语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英语教育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将是无限的宽泛。在这个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高度一体化的天地中,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1、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传统英语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极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一体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和实践,运用语言去交流和勾通。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英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际等英语学习与实践活动,真是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2、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传统英语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一体化以后,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英语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英语老师甚至其他非英语老师的远程英语教育,在这样的英语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英语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同时,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英文知识传授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英语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语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在这种"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英语课堂里,教与学不断交互和整合,带来的必将是教学相长的不断深化,课堂中每个主体英语素养的不断提高。

三、以计算机为"工具",优化英语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和英语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英语学习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不断一体化的英语学习情境,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形成丰厚的英语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1、作为"资料搜集工具",构建"研究性"学习方式。未来的社会是知识化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必须重视专题性、探究性的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面对陌生领域,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研究性学习"也正是现代英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2、作为"学科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传统学科课程之间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互相割裂、互相独立的弊病已引起高度关注,软化学科界限,进行"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是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一体化,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把英语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 、作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学会交往与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更新变化极其迅速,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一体化,为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沟通交际工具"。

四、以计算机为"手段",革新英语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利用它来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书面信息资料的传递与交流、学习评价的传递与交流等"交互性学习"活动,将成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一体化的一种重要的英语学习方式。学会沟通、学会交际、学会互相学习、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共同进步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交互性学习"的必然结果。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一体化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使英语课堂更加活泼有效。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是英语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进程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英语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快,展现出其特具的魅力,把英语教育带入一个划时代的世纪。

建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优化课堂有效教学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雷云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要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

【关键词】建构 课堂情感生态环境 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情感生态环境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情感生态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未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作为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如果相信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那么教师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教学时就会有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课堂中教师的麻木冷淡,会造成气氛的死气沉沉;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会造成学生的信心散失,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对在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机智处理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遵循以下要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要激化矛盾;“冷处理”为主;切忌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安全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地评价,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心情氛围,使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二、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夸美缪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教师对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成为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调控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外,还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传授的内容和提出的要求要难易适度,即应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难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了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考试或者设置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或者学得索然无味,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了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的沟通。比如,在讲到爱护水资源这个主题时,因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所以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我就特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准备的课件、短片、漫画、手抄报等,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资源共享,展示环节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将“自我”摆进了教学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了他们的心理价值取向。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感受与体验,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人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应。这些反应课前无法预设,却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要出现的。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想的碰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提高对话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目标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在课前依据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所预设的目标;另一个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发出来的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如果能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尊重,学生就能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大家明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相互质疑,观点对立或不相一致的认知冲突就会激发出新思想、新思维,促使师生进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兴致勃勃地主动探究下去,从而实现了认知结构的迁移和整合。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能有所收获,自然就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而对于那些认知水平不足的“学困生”来说,他们也能在合作讨论、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也能有所收获。如现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单元主题都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其实“探究性学习”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是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切入点,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思维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又起到了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探究学习中,我们都尽量让学生既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又能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感受成功,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珍惜学生所取得的一点一滴进步,

总之,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和文献:

徐建成著:《课堂教学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都市家教》2010年第三期 周红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罗平县板桥二中 何 米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有些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致力于探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应该看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能引起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普遍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得到改变。我们认为,如何改革当前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摆正学与教的关系,研究探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我们每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有支配权利和控制能力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学生的独立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依赖于老师或他人,他的学习是被动的,那么,他的这种学习就是他主学习,根本谈不上具有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特征是:

1、能动性。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他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这种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 、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有其独立性的一面,它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对学习的各个方面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但这种独立性又不是绝对的。就在校学生来说,其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全然由自己来决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因而还有其依赖性的一面。

* 、自我监控性。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评价和调控。具体地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结果等方面具有自我认识能力,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主动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补救和自我调整,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策略

第一,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它表现为学习志向和愿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推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同样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价值取向与选择。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和创新的驱动力。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去探索,执着地去追求。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去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相反,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不进去或厌学,主要原因是他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产生兴趣,他总感到是在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他去做的事情。然而,要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和培养。因此,作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漫画激趣。漫画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具有直观、形象、生动、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因此,把漫画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也能发人深思,启迪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时政"热点激趣。思想品德课作为文科类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和时代感强的特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甚至理科类的各门学科都有涵盖,而且同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政治也紧密联系。要使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想学、乐学并非易事,它既要求教材必须贴近生活,增强可操作性和信度,又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何使学生从不学到想学,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呢?我们认为,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喜欢时事,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爱恋之情,唤起他们对思想品德学科的浓厚兴趣。

第二,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哲学上,个性就是事物的差异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所谓个性的发展,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面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差异性这一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差异。对于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当然要关心和爱护,且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其更快发展;而对于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得冷漠、歧视,更不能冷语相伤,讽刺挖苦,以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个性受到压抑,从而浇灭其智慧和创造的火花。对于"差生",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只看分数的高低,而是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个性,捕捉其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利用多种渠道为其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毫无疑问,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特长只有受到充分尊重的条件下,在宽松而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才会心情舒畅、积极开发智力,使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成长经历证明,他当年在中学学习时,最怕做数学题,语文老师给他一篇作文的评价是"拾人牙慧",所以他不敢写文章,但却十分喜欢画画。有几次上素描课,而他总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画其他东西,图画老师站在一边观看,笑而不语。正是这样的学习环境奠定了他日后的漫画成就。

第三,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

讨论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

讨论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讨论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它有助于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索的空间。实行课堂讨论,改变了学生单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教师的"满堂灌"中解脱出来,留给学生更多余地,让他们自己去酝酿、思考、研讨一个课题或问题,并彼此交流,从而加深对含糊和复杂事物的理解和解答。

2、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与同伴和同事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就像母爱民主一样是无可挑剔的顺理成章的,合作学习的装饰内容在* 0年前就被教育界一扫而光了。真正的合作中,人们会共同努力来互相帮助学习,并创造出一种比他们个人精力总还要大的精神力量--竞争"。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讨论法,就是要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当学生在解决那些个体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集体讨论、互相交流、共同切磋,会使你茅塞顿开、心有所悟。同时,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

* 、它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习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他们才能认识世界,提高创造能力。"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因此,课堂讨论法是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学习方法。

第四,实行开放性教学

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行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是一种封闭式、保守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但也存在着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书本知识,教学只是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由,也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手段上,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凭借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当教具,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掌握和使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实行开放性教学,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走出课堂,超越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经验和权威,敢于向教师、书本和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要积极开拓获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

思想品德课的开放性教学,将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和渠道,学生可冲破思想品德课堂和学科的局限,能自主地、能动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辩论会、研究性学习、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网上的学习活动等等。其中,备受当前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和倡导的是研究性学习。。

总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是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多样,本文仅从几方面的教学策略想与同行们一起讨论,共同为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有利条件。

思想品德课中素质教育之小径

——浅析环境影响与成绩不良

罗平板桥二中 唐斌

内容提要:青少年在社会中生活和成长,各种思想、心理、情感、行为都要受到社会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成绩差并非纯粹的素质使然,它是先天素质与外部影响的混合物。诊断差生,应将其智力、性格和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相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重视对学生后天教育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影响与差生的形成。

关键词:素质教育; 环境影响; 成绩不良

初一《思想政治》上册谈到“青少年在社会中生活和成长,各种思想、心理、情感、行为都要受到社会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学生成绩差并非纯粹的素质使然,它是先天素质与外部影响的混合物。差生成因中有来自家庭及学校因素的有力介入,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也成为差生形成的原因。诊断差生,应将其智力、性格和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结合起来。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出生后的第一位老师,学生出生后,首先就受家庭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生态环境。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家庭里,孩子的认知型有区别,在文化水平低的家庭,不鼓励孩子应用完整的语言,叙述概念多于分析概念。在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家庭里,往往注意语言合乎语法逻辑,通过讲明道理,使孩子得到正确的启示和训练。

总之,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较为复杂,分析家庭的教育影响,是准确解释说明学生行为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学生现存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文化、教师的教育态度、周围人的期待,这些构成了学生个体成长的小生态环境。此外,教师在工作中还要注意一些微观环境的影响。例如:

1、同伴影响。

学生同伴群体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同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特点、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2、花盆效应。

花盆是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条件上有明显的人为性,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在家庭里,父母过分娇惯和溺爱,凡事由家长代劳,甚至把家庭与社会环境隔开,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经不起挫折,他们进入学校里学习,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适应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师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只强调求同思维,不允许求异思维;只限于“标准答案”,不要求独立思考;只要求掌握现成的结论,不要求洞察产生这种结论的过程,这样就会造成学校脱离社会,理论脱离实际。学生高分低能,适应能力差,经不起风浪,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难以获得社会成就。

* 、教师性格的主要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直接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重要的是教育期待。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人际环境。下列几种教师对差生的期待传递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1)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安排在近处教师容易控制的位置上。

(2)教学情景中教师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注视差生,这好像“取得真经是唐僧的,惹出祸来是悟空的”。

(* )对差生课堂提问少,让其上黑板练习的机会少,认为提问差生很费时间。

(* )差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等候他们答完的时间少。

(* )对差生课堂中的失败行为不加容忍,视其为破坏课堂纪律。

(* )答错问题时,批评差生时比批评好生多,认为差生主观因素多,甚至怀疑其动机不良。

(7)答对问题时,表扬好生多于表扬差生,认为差生答对问题有偶然性,即不信任差生。

(* )答不完全时,表扬差生多于表扬好生,认为差生已经过了一番努力,对差生期望值偏低。

(9)为差生提供的指导时间,以及详细的反馈少于好生。

(10)对差生的学习和努力要求不如好生严格。

三、个人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初中阶段,差生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初中生处于成功与失败的路口,具有同样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征的学生,在小学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在初中就面临考验。初中生的知识负荷增大,小学教师管得严,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多,容易了解学生,利于指导;初中学生自由度大了,科任教师多了,这些教师对学生性格的了解很少,使学生造成了更多的失败或是挫折的机会。他们在成人的责备中,学业趋于停滞状态,情绪不稳定,个人不努力,对学校、教师产生厌烦心理。不仅学业成绩下降,心理测验的反应也低劣了,智力也难得发挥。

要珍视学生个体生态环境,欲克服学生成绩不良,除注意已形成的个人品质外,还必须联系他生存的外部环境。比如地域文化就会约束差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教育和人们发展方面有潜在的影响。

学生受区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表现出一种开放、进取、自由、崇尚创新的精神,城市生活方式变化大且快,层次较高,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时间观念较强。城市学生兴趣广泛,但违纪和犯罪行为比农村学生多。农村经济活动较为简单,乡村式的社会氛围难于改变,农村传统习俗较多,构成了乡村文化精神娱乐的一种方式,生活节奏较慢,时间观念不强。农村学生违纪少于城市。过去农村在封闭落后状态下,在道德、舆论对人们深层感情的压抑下,对行为的外在制约作用很强。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控制力弱化了,而各种“庸俗文化”乘虚而入。加之青少年的自控能力不够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又不能满足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所以青少年各种违纪的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就会剧增。这是近些年农村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作为教师,在教育观察与学生问题分析时,要了解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又要把握所在区域的教育影响特征,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措施,才可能达到有效的教育。

综上所述,差生的形成因素多而复杂,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教师在重视对学生后天教育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影响与差生的形成。这样,要减小差生面,大面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新论》 孙立春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陈春雷著

* 、体验教育:为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李海秀 光明日报 2001年10月* 1日

作者:唐 斌 通讯地址:罗平县板桥二中

邮编:* * * * 0* 手机号码:1* 92* * 0* * * *

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物理的导火线

——浅议创新能力的培养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物理教师 郑翠萍

摘要:创新能力是当今知识爆炸时代人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不仅我们作为教师要具备,更重要的应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也具备。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才能使他们卓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将创新意识成为一种思考模式,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

一、对创新的理解

创新能力实质 创新能力是指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是指能够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怀疑的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在科学本身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时,谁能首先同束缚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决裂,勇于提出新思想、新见解,谁就可能抢占到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做出突出性的发现。众所周知,在爱因斯坦之前,旁加莱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未能摆脱绝对时空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入相对论的门槛,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并深刻的审查了“同时论”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批判的头脑、怀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物理学中几乎每一个重大的发现都表明,创造性思维活动起始于对困难和问题的认识,是围绕着解决问题而展开的;善于提出问题,总是从对事物、现象或已有的理论的怀疑开始的,在人类的认识史上,提出一个新异而又深刻的问题,必须会导致一个重大突破的实现,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经常提到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的、能独立思考的科学人才来说,这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

在创新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引导学生质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勇于探索。勇于质疑与相互讨论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巧妙设计疑点,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质疑的思维活动中产生各种猜想。例如:做“动滑轮省一半力”实验时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测出拉力大小后,发现测出的数值与课本结论有出入,从而产生质疑,教师注意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置疑,敢于提出新的问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二)启发学生勇于想象

想象是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有吉印通 心、善于想象,教师要因势利导、正面鼓励,决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没有“千里眼”、“顺风耳”的想象,哪有今天的望远镜、电话;没有大胆的想象,人类怎能登上月球,进入太空,能想出新点子,才能创造新事物。例如:在学习重力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再如,学习摩擦力时,让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设想和规划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对那些别出心裁的思路,与众不同的观点,别具一格的见解,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想象力,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想象力。

(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组织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因此,他是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巧设疑问、以疑导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这节内容时,在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及知道反射类型,平面镜反射、漫反射知识后,我近一步要求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引导学生提问:(1)看电影时,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光发生了什么反射?(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发生了什么反射?而教室两侧的同学看到另一侧的字亮度模糊,又是发生了什么反射?通过引导、启发,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科学组织学生实验。物理实验不仅是要做好演示,更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例如:在教“摩擦力”一节内容时,让两个力气相当的学生上台做“夺瓶”游戏,一方抓住较细的瓶颈,一方抓较粗的瓶身,看谁获胜,然后让获胜者的手上抹洗涤灵再次争夺,看是否能再次获胜。

* .努力开发研究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好研究性学习活动,成立课外活动小组,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进行深入地思考,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首先,要确立课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构建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平台。其次,教师还可以收集大量的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生活以及趣味实验,通过讲座、表演,知识竞赛等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巩固所学知识,经常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去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并解释问题。如,汽车轮胎、人的鞋底上为什么要做上花纹?夏天的冰雹、秋天看到美丽的树挂?冻豆腐切开后为什么会有些小孔?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有什么区别?等等。以上问题都可以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释。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具有丰富的内容,重视和探索物理教育,必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者:郑翠平

地址:罗平县板桥镇第二中学

电话:1* 0* 7* * * * * 1

邮编:* * * * 0*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与体会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李永刚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习的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我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方法

(一)教师演示型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不可能每个实验必做,一来需要很多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二来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秩序不易控制。所以,有些实验就采用多媒体上课.

采用课件上课比传统方法上课有许多优点。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教学的直观教学手段、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模拟出一些用肉眼、实验或其它电教手段无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让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模式,使其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素质教育真正进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二)学生参与型

学生每人一台微机,可以直接调用教师课件、下载的网页或直接上网查找所需的资料。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站,让学生自己去找所需资料,教师只是起组织引导的作用,最后再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样,不但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通过网络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保证

(一)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一个不懂课件制作、不懂网络技术的教师,在教学中显然不当今社会的要求,在教学中必然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界。

(二)业务能力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教育现实。我们要进行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起来的自主学习,以使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只有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才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达到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置身于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在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可以动态地演示一些变化过程,也可以把一些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等等。这都使得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有利于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在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中课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二)不能“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不能“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

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四)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

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它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同电化教育.2002.(* )

[2] 郑春和,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

[* ]任召开,物理教学探讨.200* .(* )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育功能的探究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肖建波

[摘要]本文从物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五个方面对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希望能够以此加强大家对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视。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育功能,科学探究

序 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然而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使学生真正达到实验的目的,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学各学科的教学考核只考书面知识,不考学生实验操作。因此,有些物理教师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画实验”、“讲实验”以及知识的讲解上。为应付考试而讲实验,只盲目地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实验目的、仪器、步骤、方法及现象和结果,忽视了实验操作对学生动手、动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老师的这种行为是与实施素质教育相违背的,学生远未能达到物理实验本身的教育目的。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物理教师对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因而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对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进行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1、从物理的本质看,物理实验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该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该标准还明确指出:“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尤其应该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过去的物理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有限的实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活动,而不是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几个实验。由此可见,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不同的实验在教学中具有不完全相同的作用。归纳起来,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

(1) 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2) 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概念规律。

(* ) 形成物理图象,认识物理过程。

(* ) 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 ) 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

(* ) 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科学方法。

每个实验的各方面作用当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不过某些实验在某个作用方面更为明显一些。从整体上说,实验有上述的所有作用。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没有物理实验就等于没有物理教学。

2、物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的实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演示实验为例,不同的演示实验,有不同的演示方法。种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可以形成学生思考问题时的不同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1归纳

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得到的。我们在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物理规律时,应当自觉地应用归纳的方法。例如,在演示阿基米德定律时,首先是把圆柱体浸入水中1/* ,其次,把圆柱体浸入水中1/2,再次,把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得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再把水换为其它液体(如酒精或煤油),再次演示实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定律。

2.2对比

为了让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出发,理解所学知识以加深印象,一些实验需要作对比。例如,演示滑轮和轮轴时,要与杠杆进行对比。有的实验必须通过对比,才能使实验结果明显。例如,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的实验,就必须在相同质量,相同加热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有的实验通过对比,有利于突出区别和联系,突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例如,超重与失重、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电阻(或电容)的串联和并联等。对比是演示的一种好方法。

另外,还有分步、剖析、模拟、放大等演示方法。多种多样的演示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物理实验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物理实验(包括教材中设置的众多“小实验”和“做一做”等)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实验与其它物理内容的密切联系,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延伸。

*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的能力

学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把所学的知识用来研究具体物理问题。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的习惯,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亲切,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 .*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物理实验以灵活、生动、多样、有趣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力。

* .*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组织管理、经营管理的能力

通过实验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了。如果是课外实验,则既经济又科学,变废物为器材,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 .* 形成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

中学物理实验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通过实验,学生会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教师加以启发,他们能将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解释和探索社会上更为复杂的物理现象。

*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培养情感体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又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该标准要求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要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学任务、目的,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因此,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手段。

许多学生都渴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但对科学家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却了解甚少,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将部分验证性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学生分组实验,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实验,进行模拟科学理论发现经过的实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十分有益。如在学生理解了电压的作用和电阻的概念后,提出供学生探究的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何关系?学生们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提出了合理的猜想假设,然后围绕猜想假设充分地讨论,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和方法,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后,提出:如果实验中只允许一种电压表(或电流表)和一个已知的电阻(它的电阻或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能否测出未知电阻?让学生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电路并进行实验探索。

事实证明,学生在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感受到了自己的失败和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激发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起着积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 、物理实验具有非语言的传播功能

* .1无声地传递着一种科学思想

透过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看到科学进化的实验背景、仪器设备背景,寻觅到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足迹;体察出实验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巧妙方法、用心良苦的教学思想。例如,各种各样减少摩擦的方法,就反映出人类在与摩擦作斗争的过程中智力和手段的进化。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不单单是解决一个实验设备的问题,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在教师的手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有趣实验的那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无声地在告诉学生,物理学就在你身边,物理实验来源于生活,并不神秘,他们可以用身边的许多东西自己动手去做,亲自体验其中的乐趣。

* .2教师亲自演示的感染力量

教师全神贯注地操作实验,被实验现象所吸引,特别是为实验的成功、挫折而惊喜、担忧,这种无意识的感情流露,无不强烈地向学生传达着一个信息,实验的确是科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这样的效果比教师说实验、要求学生如何如何重视要好得多。试想,如果教师总是不亲自操作演示实验,而是由专门的实验人员或多煤体代行其事,自己只在一旁指挥和评论。这不但会使教学失去理论与实验、现象与公式、言语与非言语之间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配合的可能,而且无声地告诉学生:亲手实践并不是必要的,指挥家、评论家更尊贵。教师亲自操作演示实验,这对学生以后自己完成分组实验在方法和技能上是一种必要的示范,更重要的是这样教师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告诉学生实验的重要性,以自己在实验中的情感体验无意识地感染学生。

* .* 改善课堂结构和师生关系

演示实验的进入改变了课堂的空间结构,这无声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接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随着演示实验的引入,一方面实验现象本身可以吸引学生,接近他们的心灵与教师和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许多演示实验也常常需要学生配合,有些甚至一部分内容要由学生完成。这样就使课堂变得比较活跃,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易进行。在这样的情境中,班级中平时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活泼好动的学生往往成为了活跃分子。这一方面给了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往往使教师偶而触动,改变对这些学生可能存在的成见。同时也更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这样就更有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对待学生,而这些无形的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总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在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教与学的双方都能得到更快的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非语言传播等功能。所以,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切切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物理实验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 罗星凯、赵凯华.《中学物理疑难实验专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 年* 月

[* ] 罗星凯.《低成本、高智慧的物理实验欣赏》.物理教学探讨[J].2000年第9期

[* ]教学仪器与实验[J].200* 年第2期

浅谈初中化学的记忆方法

罗平县板桥二中 张先琼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组织好课堂教学,要把理论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联系起来,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还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其次注重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的教学,要讲清概念关键的字和词,对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有些则可采用正反两方面结合讲解概念,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再次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结合起来。最后,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关键词:谐音记忆 顺口溜 口诀

正文 :初中化学内容繁多,而时间有限,在学习中既有文科的死记硬背,又有理科的理解与应用。在短短的一年内,学生想又记好又用好,确实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前些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记忆很反感,难以记牢,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也就明显下降了。后来我想到了将所学的部分知识归纳后,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它们记住。这样既可以增加化学课堂语言的趣味性,使学生思路清晰,又能快捷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谐音记忆

趣味的谐音使学生在记忆化学知识时感到又直观又好记,利用汉字同音、谐音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句话、一个词或一条真理,使学生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又合仄押韵,便于理解。

例如,在下面几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我就用了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重点内容牢牢记住了。

1、学习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液体体积,教材上的内容是“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我把它归纳成“仰小俯大”,并用谐音把它读成“羊小虎大”。

2、在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发收集的试验中,其操作步骤一共包括七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将药品装入试管内;﹙*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收集气体;﹙* ﹚将导气管从水中撤离;

﹙7﹚熄灭酒精灯。这七步操作在记忆时不太方便,因此我把它们各取一个字后归纳为:插、装、定、点、收、离、熄,并利用个别字的谐音或同音:查—茶、装—庄、离—利、熄—息,最后组成一句话:“茶庄定点收利息”。

* 、电解水试验中,与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氧气,与负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即“正氧负氢”。学生在记忆时常常感到模糊,或者当时记住了,过几天后又不知道哪边产生什么气体。因此,我利用同音:正—争、氧—养、负—父、氢—亲,把它总结成:“争养父亲”。

* 、讲授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时,前四位为:氧、硅、铝、铁,我利用同音或谐音:氧—养,硅—闺,铝—女,铁—贴。最后得到:“养闺女贴”。

学生在觉得有趣的同时,也记住了这几个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

二、化学口诀

对于一些有规律的知识,可以把它们归纳后编成口诀,把类似的重点、要点收集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全面有效地掌握。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化合价的利用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关键,进而影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元素众多,化合价繁杂,学生记忆起来十分困难。为方便学生记忆,我将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归纳成一下口诀:

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

铝+* ,硅+* ,通常氧为-2价;

单质价态都为零,铁有+2、+* 价;

铜汞常为+2价,氟氯溴碘常有-1;

碳有+2和+* , 其余元素变价多。

将这几种化合价几乎不变的元素记住后,在使用过程中学生觉得以不变应万变,应用十分方便。

2、溶解性规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当涉及到复分解反应时,要求学生记住哪些物质可溶于水。如碱与盐反应时,要求参加反应的碱和盐都能溶于水,盐与盐反应时,要求盐都可溶于水,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另一个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从以上要求看,若学生对酸碱盐的溶解性不了解,就无法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因此,我将酸碱盐的溶解性归纳为:

﹙1﹚酸:酸类大多溶于水;

﹙2﹚碱:钾钠钡钙碱可溶;

﹙* ﹚盐:钾钠铵硝都可溶,盐酸不容银;

硫酸不溶钡,碳酸只溶钾钠铵。

三、顺口溜

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粉末药品药匙取,也可倒在纸槽里;

横放试管送底部,直立试管落到低。

或:一斜二送三直立。

2、 块状药品的取用

块状药品镊子夹,绝对不能手来拿;

横持试管把药放,慢慢竖起向下滑。

或:一横二放三慢竖。

* 、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下瓶塞倒放桌,标签朝心右手握;

口口紧挨要倾斜,倒完液体原处搁。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各种趣味性语言恰当的比喻,风趣而精练的讲解,交替使用、合理搭配,将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印象、巩固记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探四有教学方法内涵

板桥二中化学教师 王萍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演员。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充分理解掌握四有教学方法才是对课堂教学成功的起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精讲 教学精练 教学互动

为改变传统地教学模式,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响影县局提出的四有教学思想:有目标、有精讲、有精练、有互动,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质量。现把自己的四有思想理解做如下阐述:

一、教学要有目标

教学目标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实施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而且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克服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克服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建立科学的、恰入其分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目标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

目标首先要求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做到层次分明。这就要求我们要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层次,并根据教学实际将授课内容分层要求。如:哪些要点是要求学生识记的,哪些要点是要求学生理解的,哪些知识是要求学生掌握、做到能够融会贯通、构建体系、实际操作运用的。这些层次的设计,应该一级比一级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要让学生为了达到更高层次,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扎好基础,先达成低层次目标,再达到高层次目标。这样的分层目标,不但有利于中下生全面把握基础知识、练就基本技能,而且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受限制,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会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挥洒自如,有高屋建瓴的创新,尝到历史学习的“甜头”,日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每节课每一单元都有学习目标,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体验目标、价值取向目标做到条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对学习的重点、难点,甚至命题方向一目了然。教师要课前坚持向学生诱导“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有利于克服“无效教学”。

(三)、教学目标具有实效性。

每一课、每一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都有本课、本单元的重难点,都有对应的可操作的终结性测试题。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事先要编写的诊断性测试题题目的份量要适中,最好十分钟内能够完成,最好每节课都有训练。这样既不会占去太多课时,又能够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四)、教学目标具有受控性。

教学目标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上述特征能否得以充分体现,关键还在于它的受控性。学生上课是否聚精会神地听讲,是否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有条不紊地按教学目标来完成学习任务,关键还受控于教师的直接组织和指导。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甚至声音的抑扬顿挫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实施目标教学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顺利实现学生外部知识结构向内在要素的转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五)、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

教学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全面,教师在备课时要参照大纲,细致检查,不能忽略应该强调的知识点,导致学生知识“脱节”。但是在实施教学时,我们又不要面面俱到,搞“一刀切”。要讲得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对重点目标要多强调,详细地讲;对次重点目标要略讲;对不重要的内容,对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消化”的内容,可以不讲。要避免遍地开花,全线出击。与此同步,形成性测试题的设计也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复习、巩固、避免节外生枝。

二、教学要有精讲

精讲就是授业,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 0分钟。要想多讲就要精讲;也就是说“牵牛要牵牛鼻了”,课堂上要抓住关键,突出要解决的问题,以精练的语言讲那些本质的有规律的东西,这是因为讲得多而不能说明问题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正所谓“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

精讲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大动脉。精,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量,而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对象,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用形象、生动、精练、准确的语言突出重点,指出难点,说明实质。国内外的著名教学家都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强调要抓住教学内容中主要的和基本的知识,以最少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率,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学生的作业也要少而精,真正做到精讲精练,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地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讲解清楚,为学生掌握知识起引导、解惑、总结的作用。只有精讲才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对增加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的目的。

要实施精讲,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认真备课,这是精讲的前提。要精讲,就要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要求,通晓教材,突出重点,同时了解学生,明确难点,研究难点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

(二).运用启导式教学,这是精讲的最优方法。

(三).提高语言艺术。不多讲一句无用的话,不多写一个无用的字,这是精讲的要求。有人说:“对于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有时甚至比专业知识还重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教师的表达能力主要是语言,语言通俗简洁,使学生易懂;留下间隙,便于学生思考;生动形象,以引起学生兴趣;

三、教学要有精练

“精练”,就是要根据教学要求,高质量地有目的地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巩固精讲效果的重要措施。只有精练才能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消化作用,做到避免题海战术效果,从而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学习的负担。

要实施精练,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有选择性地选择精典题型,要避免不分主次,胡乱地让学生练。

(二)、要做到精练,教师就要通晓习题,明确每一习题的特点、目的与作用,可选一些贴近生产实际的应用题,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三)、把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通过做典型题,强化分析过程;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精练也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在题型、题材、思维方法等适合不同学生兴趣,又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编选习题,使学生做每一个练习都有新的感觉,才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关键,巩固所学,提高练习效率。

四、教学要有互动

“互动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双边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预习,提问,解问,练习,总结,复习五个步骤来完成。互动教学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一提一问来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来完成教学任务。互动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充分体现出来,否则教学将会是死板的、疆硬的。

总之,课堂的四有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承的,是彼此相连的,四有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讲中有动,练中有动,只有四有方法共同应用,才能完美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目的就是要把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发展学生的个性。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化学教师 王萍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使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发扬化学有益的精神,造福于社会,才是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意义。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要十分明确这一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②《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改革研究》

罗平石龙山生态资源的现状及展望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历史教师 张华

关键词:石龙山区 资源现状调查 未来展望

摘 要:罗平石龙山是一个十分落后的贫困地区,但却拥有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独特,有许多自然资源:森林、花卉、林果、溶洞,有独特而纯朴的民族风情,只要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可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的。

一.历史的机遇和发展前景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鼓舞着广大西部地区的人民,都在努力奔小康,然而对于广大的西部地区来说,许多地方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为了缩小这一差距,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和政策扶持,以期西部地区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但对于许多西部地区来说,要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认清自己的区位优势,发展方向,找准自身的资源优质,集思广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美好目标。

罗平县位于滇东高原上,和广大西部地区一样,发展不平衡,有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人们的生活十分困难,还没有脱掉贫困落后的帽子,石龙山地区就属于这样的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如何让这些地区的群众早日摆脱贫穷的命运,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成了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就成了石龙山区的群众的首要问题,也是许多象这样的西部山区的群众面临的共同问题,要使石龙山区发展起来,首先就要摸清它的家底。

二.地理概况和现状

石龙山位于罗平县东南部,面积约九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万一千多人,生活着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壮族、回族等七个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全区共二十七个自然村,分属三个乡镇所辖,北为长底布依族自治乡,东为革命老区钟山乡,西为板桥镇,在二十七个村中花红村,把左村,舍克村人口较为集中,也修通了乡村公路,其余各村道路交通非常不便。不少村修通的便道路,只能晴天通行,象发且、邓头寨等少数村子由于居住地坡度太大,至今不通车,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人们的思想意识仍然很落后,经济观念淡薄,经济滞后,文化意识差,安于现状,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是限制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石龙山分属的三个乡镇中,长底布依族乡已成为著名的九龙河瀑布群风景区,东面的钟山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著名的滇黔桂边区纵队的根据地和罗盘区区委指挥部所在地。东面的板桥镇,称为罗平的旱码头,是罗平县经济较发达的乡镇之一,交通便利,客商云集,是贵州、广西等省的货物进入云南的集散地,商业较为发达,其交易中以牲畜交易、黄姜、辣椒生意为主,十分红火,远销全国各地,小有名气。但由于种种原因,石龙山地区发展十分缓慢,成为今天罗平十分出名的贫困地区,贫穷压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喘不过气来,为此,他们也曾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仍然过着传统的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靠几亩簿田维持生活,一年劳作,只能解决温饱,小康生活简直是一种奢望。但石龙山同时又是一座未开发的宝库,拥有许多沉睡的资源,不被人们认识,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有的已经利用了,却由于缺乏管理和粗放使用,浪费严重而没有多少效益。

三.历史人文资源

石龙山区是罗平县乃至云南省人类活动较早,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据《罗平县志》记载:当年的漏卧侯府阺所在和辖区,就是以它为中心,辐射贵州、广西两省区的部分地区,作为罗平县最早开化的地区,最早的治所就设置在石龙山上,可以说是罗平最早的县城,在今天的石龙山主峰之上,仍保留有大量的那个时代的遗址。石龙山主峰是东西走向,整个山顶十分平整,南北长约一点五公里,东西长约二点五公里,宽阔平坦,十分适合居住和耕种,至今仍有大量土地用于农耕,但早已没有人居住了。其遗址跟中国早期的城池一样,呈四方形布置,只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留有四道城门供进出之用,现存的古城门遗址,城墙高约三米,宽约二米,长度因地势长短不一,直接悬崖为止。整个城门均为石木结构,由大小一致的经过打磨的六面石砌成,城门宽约二米,为木门,现已不存,但墙上留有许多安装门的石洞,可以证明这一点。整个山峰四周都是悬崖峭壁,人根本无法攀越,正是一个易守难攻,十分安全的居住之所,由于地势太高,故通往四道城门的道路也十分险峻难行,成石梯状,宽约零点五米,从山脚直达城门,城门石阶高达二十九级,尽头便是平整的山顶,但由于年久失修,大多数石梯已经损缺,时断时续。但东西两门的石梯通道仍是钟山舍克村和板桥花红村往来的主要通道。在平坦的山顶中部,留有古城居住遗迹,大部分已被泥土覆盖,只有少量存留于外,四周散落有大量碳化稻,当地老百姓常用来治寒气肚疼,只要到那儿一挖便有,数量十分多。当地人说,那是当时的粮仓被火焚的缘故,遗址不远处有两股清泉,清澈见底,常年不干,成南北流下,在悬崖上形成两股瀑布,从山下看,涓涓细流飞挂山间,颇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意。现整个山顶除中部有少量遗存外,大多数地点已没有留下什么,山顶东面北面,南面均被林木覆盖,均为天然林,西面为耕地或荒坡,整个布局颇有一些少数民族山寨的特点。对于山上的古城门墙遗址和山顶中部的遗迹,在当地民间留有大量传说,但因时间久远,再加上没有文字记载,故传说中出现人物窜乱,时间颠倒的情况,只要稍加整理,便可知道这段历史的大概风貌,这些流传在当地的民间传说有上百种,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鬼神奇异类,二是关于统治者龙土司的传奇类,三是当地民族生活变迁类,是一个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定库。

依山傍水而居的当地人,山下是田,山上是地,人住山腰,故有“苗在山顶,汉落坝,小河弯弯水族家”的说法。由于长期居住山区,石龙山区平均海拔高度都在二千五百米以上,交通十分滞后,相对来说又保留了许多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俗习惯,既和其他地点的民族有共同点,同时又保留了许多地域上的差异特性。如长底布依族乡这一侧的居民基本都保留了布依族傍水而居的特点,以水田为主,其语言,节日也相同,但生活习俗却接近于生活在山顶的苗族。彝族除了老人仍穿民族服饰,讲彝话外,青年人大多已经汉化,不懂彝语,也不穿民族服饰了。在节日上保留了彝族的某些节日,建筑风格,婚姻风俗也基本保留本民族通婚的传统。

四.自然生态景观

石龙山属于高寒山区,土地贫瘠,气候温凉,节令普遍比坝区要晚,加上交通不便,故植被保留较好,森林覆盖率达* 0%以上,种类繁多,面积分布较广。在花红村下辖的云长寨村,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至今未被砍伐过,上百年左右的大树随处可见,古藤奇木间杂其间,进入其中,凉气逼人,荫影密布,难见天日,鸟鸣兽窜,枯枝落叶,棘刺封阻,行走十分不便,故人迹罕至,保存有大量名贵树种,著名的有银杏近百棵,其名声、产量在当地声名远播,皆为百年树龄,所以果质优良,价格不菲,每年一到季节便有不少人进村收购,供不应求。樟林,围绕村子周围,两人合围的树径随处可见,缠绕在树上的老藤也有人手一样粗,成为村中小孩荡秋千的好地方,不知陪过几代人。楠木,樃树,已被当地林业部门挂牌专门保护,据说一棵就价值数万元,算得上名贵树种。从山脚到山腰是云南松松林,山顶则是爬地松,大多数山表层土质较薄,无法种庄稼,只能生长灌木林。所以大多数树林都是混交林,很少单一树种,这是一大特点。

除了森林外,石龙山还有丰富的花卉资源,著名的杜鹃、映山红、茶花、兰花、迎春花等云南名花分布广,树量庞大,整个石龙山只要有林区的地方,都有杜鹃花,春天来时,漫山遍野都是红的,白的杜鹃花,其次是茶花。当地的茶花属野生茶花,在花红村附近的几个山头形成茶花林,花色繁多,有的树龄据村里老人讲有百年之久,花红村即由此得名,可以想象其数量之多,每到春节,当地村民大量采摘到县城出售,这也是当地的一项收入。兰花种类也很多,近年来由于大量盗挖,数量开始减少,当地大多数人家都移栽有兰花,据说有的品种非常名贵,大量外地人也纷纷到当地去挖兰花,导致兰花现在只能在深山中才能偶尔一见。近年来,随着庭院种植,盆景制作的需求大量数十年树龄的杜鹃、茶树被挖走,使得花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同样数量丰富而又因大量挖采而数量日趋减少的还有当地的药材资源,每年都有大量小贩从当地低价收走大量药材,这也是当地的一项收入。当地药材种类多,质量好,常见的有党参、黄芪、杜仲、吉印通 、川芎、马蹄香、黄连、草乌等,价格从数元到几十上百元不等。除此之外,石龙山盛产的野菜也很多,是周围城镇居民非常喜欢的食品,非常抢手,动物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兔子、锦鸡,尽管经常被偷猎,仍然随处可见。

石龙山区大多数土地为沙岩,土质较薄,不适合作为耕地开发,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只能养草作为牧场用,但可以用作建筑用材料,供给附近的砖厂、水泥厂,这算得上当地村上的集体经济收入,用于修路、修水渠等公益事业支出。除了这些天然的资源外,石龙山因特别的气候,特殊的水质,酿的酒在民国时就很有名气,只因数量少,交通不便,今天知道的人很少,但其质地不亚于老厂酒,这是石龙山一个骄傲的品牌。

可以说石龙山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由于缺乏商品经济意识,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和开发,缺乏保护,缺乏环保意识和生态综合利用观念,有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白白浪费,有的被眼前利益驱使,过度开发利用,甚至掠夺性使用,出现乱挖滥采,乱伐乱捕现象,使得大量野生动植物资源大量破坏,使得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生活水平 不断下降,贫困现象,甚至返贫现象十分普遍。要改变这一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就需对这一地区资源进行综合的,生态的开发利用。

五.综合开发利用

要改变山区人民贫穷落后的现状,效益较好,见效较快,带动面较广,时间短,成本低,能给山区群众带来直接利益的就是当前最热门的旅游业。旅游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也是罗平的新开发产业,经过多年经营打造,已经成为一个有较大知名度的品牌,形成了菜花观赏、九龙瀑布、小三峡三个著名景区,但不足之处是景区小,景点少,游客一次一两天就看完了,缺少回头客,要扩大影响,引起更多游客来旅游就要不断开辟新景区,新景点。石龙山就属于这种可开发吸引游人的新景区。石龙山离* 2* 国道三公里,与九龙瀑布和小三峡为邻,是到这些景区的必经之地,其道路只要少量投资,稍加修复就可以正常使用。离县城2* 公里,正是城里人周末休闲、度假、游玩探险的好去处。其古城遗址,山中的溶洞,原始森林,杜鹃花林,茶花山,正是旅游、探险、野炊、夜营的好去处,其民族风情,可以让游人体会农家乐的乐趣,作为新开发的景点,它可以让人们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历史人文风光和自然生态风光,其开发只要保持原样,不需费钱去包装、加工,只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此前县电视台已经摄制了一些专题片,播出后,反应良好,说明石龙山旅游业开发是可行的,前景是光明的。

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合理发展林业种植养殖,特别是珍贵树种的种植是稳定、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另外,短期效益的有林果业种植加工。如银杏、板栗、核桃等易加工,耐储藏,可长途运输的林果和季节性水果桃、李、梨的种植,都可以既增加收入,又利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好项目,还可以发展一些资金和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花卉养植业,园艺、药材种植,既可以作为旅游业的补充,又可以作为主导产业,有利于农业的调整规划,带动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园艺可以远销省城,价值很高。

整个开发要注重生态保护,防止生态环境被破坏后无法修复,一方面要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要适当限制当地的畜牧业,以免过度放牧造成植被破坏。要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在传统农业中鼓励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来打开市场销路,也是一个发展方向,当然这些都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政策的扶植。这是一个艰难的、长期过程。

所以石龙山的经济开发是有潜力的,只要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多项并举,选择好优势资源,合理的开发项目,加上适当的投资,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实行旅游与生态综合开发并举,合理调整传统农业,考虑环保、节能的环节,就一定可以实现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保证他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标准。

参考文选《罗平县志》

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板桥二中 陈真权 1* 012212* 10

一、正问启发 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 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 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例如,讲《匈 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提出: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匈牙利革命是不是暴力革命?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 权是否违背马列主义原理?为什么?当时匈牙利具备哪些历史条件使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这些可能性中最 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主要问题是国家机器问题。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化,造成国 家政权不稳定,旧的国家机器软弱、瘫痪。而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给和平发展提 供了可能。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对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无产阶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有 个深刻、完整的认识。

二、反问启发 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 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 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 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 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 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 (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三、观察启发 这是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相等增强学生直观形象的渲染力,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 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例如,讲《 黄海大战》时,让学生观看《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插图,启发学生思考:致远舰上面为什么有那 么多烟团?为什么这些烟团向右倾斜上升?从而说明它多次中弹,而又是坚持战斗,宁可葬身鱼腹,也要开足 马力向“吉野”舰冲去的果敢行动。接着再问:为什么致远舰撞不到“吉野”舰而反中鱼雷呢?经教师讲解致 远舰制造技术不如“吉野”舰先进后,启发学生认识“落后就要埃打”的道理。

四、情境启发 这是教师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的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 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讲林 祥谦、李大钊、方志敏和刘胡兰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视 死如归的神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 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同时提问:他们为什么敢于斗争、大义凛然、慷慨牺牲呢?经过启发 ,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他们具有这样的“大志”,才会有这样 浩气长存的“大勇”。

五、推理启发 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 如,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 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 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①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 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笼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会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

六、判断启发 是依据史实,经过点拔,把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判断历史结论的 是与非。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 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 原因;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③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④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 国引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中国近代 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 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吉印通 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七、对比启发 这是将一个问题对应的两个方面,或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加以对比,经过启发,使学生加 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例如,讲“商鞅变法内容”时,可提问每点内容“废”的是什么?“立”的又是 什么?①土地制度(生产关系中有决定性作用):废的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立的是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 ②奖励耕战:废的是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弃农经商的旧俗;立的是耕战之功,重农业生产的新风。③建立县 制(上层建筑变革):废的是奴隶制的分封制,立的是中央集权制。通过一“废”一“立”的对比启发,不仅 使学生彻底理解了变法的内容是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而且清楚地看到:变法是适应经济变革和阶级关系变 化而产生的,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变法的意义和性质。

八、类比启发 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 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与“鸦片战争” 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内容、战争的结果进 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 的深度。此外,也可以横向类比启发。例如,将东西方在公元前* 世纪的两位有辩证思想的哲学家老子和赫拉克 利特的观点进行比较。横向类比启发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

九、辐合启发 是将某些历史事实进行综合,经过启发,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由感情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深刻、牢固的概念或理论。例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让学生回忆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然后提问: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两 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固有矛盾和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瓜分殖民地及势 力范围的利害冲突引起的,这种帝国主义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从而得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结论。

十、扩散启发 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 ,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例如,讲《明治维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围绕这一问题指出: 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②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③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 * 1年改革 的异同。④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戊戍变法却不能?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 生多方思考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启发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为目的的。

使学生快乐学习历史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历史教师 田蔚檬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 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 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 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 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 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 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 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 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 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 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 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 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 果。

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 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 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 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 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 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 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 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 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 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做出“中国”和“西汉 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 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 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 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 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 ,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 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 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 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 ,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吉印通 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 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 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 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 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 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 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 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 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 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 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 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 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 张骞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 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 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作者:田蔚檬

地址:罗平县板桥镇第二中学

电话:1* * 77* 2* 17*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罗平县板桥二中 吴敏芳 * * * * 0* 12* 9* * 9* 2* 21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授课模式已无法适应教育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地理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一点对此问题的拙见。

利用纲要信号,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流畅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由于地理条件的相互关联性和地理问题的灵活性使得地理教学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纲要信号和逐步引导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讲“南极洲”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高”,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然后发问:①“高”说明了南极洲的哪些地理特征?(学生很容易想到纬度高、海拔高)②在“高”这一特点的影响下,南极洲的气温有何特点?(极度严寒)③寒冷的气候对南极洲的气压有何影响?对降水又有何影响?(气压为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得出以上结论后,再对“高”的含义进行补充,南极洲不仅纬度高、海拔高,而且寒冷程度高、风速高。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逐步使学生形成一个有序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得到不断地强化,逐步学会发散性地思考问题。

利用假设情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变换思路、善于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表现在解决问题时能随机应变,善于转换问题和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设置矛盾(悖逆)情境,把学生引入"矛盾"氛围,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只有当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矛盾时,才会引起思维上的穷则思变,转换角度去灵活的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教师可以提出:假如地球的公转方向自东向西而自转方向不变,昼夜长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假设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不是* * .* 度,而是90度.地球上的季节将如何变化?通过假设可以使学生打破思维常规去创造性的分析问题。

此外,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创造性的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去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完印度的工业布局后,让学生讨论东营地区适于发展的工业类型及工业的分布情况,调查现实工业布局中的不合理现象等,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给出正确的答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比较法和知识迁移,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考问题全面、系统、周密,遇到问题能够把思路引向比较广阔的领域,从正面的、反面的、经常表现的、偶然表现的等多角度看问题,既抓住问题的整体,又不忽视重要的细节。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比较法加强学生该方面能力的训练。例如讲我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时,引导学生将其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工业布局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全面、系统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情况的目的。

此外,利用其他相邻的知识领域获得启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也可以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教学时可运用联接法,鼓励学生将在其他学科领域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运用到解决地理问题上来。如将化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喀斯特地形成因;将物理实验运用于解决大气压的问题;利用成语“沧海桑田”说明地壳的运动;运用语文古诗“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长江三峡水流的湍急等。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摆脱学科体系的限制,增强思维的广阔性。

巧用地理教具,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它是指人们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某个时候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或新方法,它他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创性等特点。地理教材中,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创立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即属此种类型。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观察、在发现中获得灵感思维的训练方法。例如:四季形成的教学,学生对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如何形成四季难以理解,仅通过语言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运用四季形成模拟演示盘,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维灵感,这一问题则迎刃而解,设计步骤如下:

①让学生观察地球轨道平面,了解公转轨道平面的形状。

②请一位同学根据地球公转特点,演示地球公转的全过程,其他同学观察并纠错。

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直射点如何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学生讨论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热量不同,从而产生四季的结论。

五、巧用实际事例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时代不停进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势必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导入方法作出改进和创新。例如:在“* * 个省级行政区”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新课:2010年10月20日在经罗平县* 2* 国道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交警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扫了一眼车牌,很快判断出肇事车辆是哪个省的,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判断的吗?

以上几点,仅为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实践与实验得出的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一点粗浅看法,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要真正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首先需要教师勇于对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调整教材内容与教材结构,给学生做好创新的示范作用;再次,还需要积极改革地理学科的测评模式,体现对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考查;最后,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云南省罗平县板桥二种 吴敏芳 1* 9* * 9* 2* 21

摘要: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时代不停进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势必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导入方法作出改进和创新。

1.什么是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又叫开讲,可以简称为导课,它是一堂课的开始。

2.新课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调动情绪、点明主题、引导思路的重要作用。导语设计是否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授课效率的提高。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新课的导入是关键之一,一个好的开头就意味着一节课成功了一大半。新课导入设计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它犹如百米赛跑中的起跑。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如果由于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那么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同时,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导入不仅针对课时的开始时候,而且包括了授课过程中的过渡与承接。

* .新课导入设计的依据

要把新课导入设计好,首先要明确设计的依据。“新课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因素有三:学生、教材和教师。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还要以教材为本。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当然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

* .新课导入的要求

怎样的新课导入是好的,是成功的呢?我认为基本上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 .1趣味性

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如有位教师在讲“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意义”一节时,上课伊始,他说“现在正值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之际,假定我们地区在新疆合资办个制糖厂,需要200名技术干部。当务之急是需要培训人才。请你们各抒己见,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学习制糖技术。”学生发言热烈,有主张去广州、深圳的,有主张去东北吉林的。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他们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通过比较新疆、广州、吉林制糖原料的异同,统一认识。教师小结道:“凡是主张去广州、深圳的都欠妥当。但是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因为他们对地区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还不了解。我们要接受教训引以为戒,就必须研究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新课在学生们高涨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张开了。

* .2针对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有位教师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教师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先放在该大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们表现出惊奇的神态:“可以合在一起”。终以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对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以后,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又如讲“等高线和地形图”时,有位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等高线地图,然后提问:“这是某地的地形图,你知道哪里是山峰,哪里是盆地?选择怎样的路线上山是最佳的?”学生表示惊愕。教师接着取出地形模型说:“这张图上反映的地形就是这样的。”学生们争着观看模型,兴趣很高。教师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处处都带上地形模型。但是只要能看懂等高线地图,就能知道各地地形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等高线地图的画法和判读。”上述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了铺垫。

* .* 新颖性

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等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消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例如讲“时区”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2012年第* 0届伦敦夏季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21点0分开幕。为什么要在晚上开幕呢?这一时刻,北京市几点钟?怎样计算这个时差呢?今天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浓,效果越好。

* .* 直观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影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教师上课后就拿出三球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师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他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活动进入高潮。又如讲《新疆》一章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教室里响起了“库尔班大叔,你在哪?”的欢乐曲声,电视里播映着浩瀚的大漠,白雪皑皑的冰峰雪山景观,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穿着漂亮的服饰,塞外的奇特风光,这些图像把学生带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祖国边疆,使学生如置身于西域的特殊环境之中。曲终情不尽。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提问:“歌曲是哪一个民族的?他们生活在哪个省级行政区?然后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片遥远而又神奇的土地。”这一切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的减轻了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紧紧抓住了学生。

* .新课导入的方法

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 .1谜语导入法

在学习“中国的疆域”时,先打出一条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头指世界最吉印通 ,尾摆全球大陆中”这是哪个国家?“中国!中国!这是伟大的中国!”学生踊跃回答,从而把学生带入新课。

在学习世界地理“大洲和吉印通 ”时,我准备了小小的奖品,由学生猜谜语:“七兄弟,四姐妹,一个妈妈爱大家;姐妹情深连一体,兄弟分家飘四海。”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猜谜领奖,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之中,效果十分突出。

* .2创设情景法

在讲“中国的旅游业”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安徽黄山以及杭州西湖等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的风景,同时配送古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人说吉印通 有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精彩的诗句,将诗与画美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带入其创设的情景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情绪高涨,激起了求知的欲望。

* .* 奇趣激励法

在讲世界地理“印度”时,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人老了进敬老院不稀奇,但牛老了进敬老院,你说稀奇不稀奇?吃饭进餐,西方刀叉东方筷,南亚印度你猜猜?在押韵词句、奇风异俗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活了。

* .* 调查展示法

调查法是让学生完成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调查,在课上展示分析。调查要简单,容易操作,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完成调查,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又能锻炼他的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让他感觉到知识是自己研究调查得来的,在课上犹如学者般展示自己调查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作为接受者来听课,十分吸引。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工业发展》一节时,让学生完成两个调查:一是调查蜡烛、火柴、钉子、自行车等工业品的旧时名称,以及这些名称得来的原因,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二是调查自己家里的电器是国产的多还是进口的多,二十年前人们更愿意买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为什么?两个调查都很容易完成,不会加重学生负担。一上课,学生争相回答各种工业品的旧称,很自然地得出旧中国工业十分落后,新中国工业成就巨大的结论。调查一般要求在课前进行,上课时直接展示资料。但考虑到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我们不宜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可以把调查在课吉印通 行。同时,初中学生的实际调查能力毕竟处在刚刚发展的阶段,而且在学期中的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宜安排简单的家庭调查,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简单询问家人即可获得资料。复杂的社会调查可以考虑作为课外兴趣小组或假期的活动进行。

* .* 事例分析法

事例分析法是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与传统的质疑法同样是教师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所不同的是,事例法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现实事例,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事例由生活而来,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容易激发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师生、学生间质疑反驳,能有效地提高其思维与表达能力。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商业》一课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把下列商业活动地点排序:学校小卖部 ----菜市场----天河城----北京路,并说明理由。地点是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通过生活经验,彼此补充可以得出正确结果,并初步了解影响商业中心的可能因素。随后,让学生讨论分析天河城与附中本部对面的天河购物中心哪个规模大,顾客多,生意兴隆,并说明原因。答案很明确,天河城较大。但原因是什么,各人有不同观点,在相互争论中,老师穿插点拨,最后形成共识,从而很好地掌握了“大型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这一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当然,运用事例分析法,一方面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热烈讨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既不能代替学生说出答案,也不能放任自流,使讨论不着边际,而是要引导他们朝设定目标前进。

* .* 实验导入法

实验法是在课堂上展示相关小实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经验,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地理课程知识涉及世间各种自然、人文景象,学生经验有限,加上想象和联想能力都有待发展,用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经验,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又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讲授《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时,准备了容器、土、草、喷壶等材料,让学生比较干燥土壤与湿润土壤在大风(用嘴吹,请学生协助)时的情况以及比较有植物(草皮)和裸露地表在大风时的情况,从而展现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我们生活在多雨湿润的广东省,学生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缺水、少植被、大风的风沙情况缺乏感性认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实验法导入教学,在课堂吉印通 行实验一定要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简单易行,揭露问题直接明了,同时要注意如果实验是安排在课中进行,一定要收好用具,避免学生好奇而忽略听课。

* .7 直接导入法

这种导课法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作多余的渲染,一开始就概括地讲述新课的内容、学习目的等。其特点是简洁明快,教学针对性较强。比如初中地理《人口与人种》一节的教学,可这样导入:“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的问题。中学生必须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现在让我们学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 .* 复习导入法

复习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因而采用复习导入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复习导入不仅仅是复习巩固原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按照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自然地引出新课。当然,复习的内容一般是与上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如上次所学的内容或新课中将要出现而学生可能已忘记的旧知识。可采用练习、提问或教师讲述等各种形式。比如学习高一《全球大气环流》一课时,可这样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热力环流,分析了大气水平运动——风的产生及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大气运动有不同的尺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大尺度的大气运动类型,这种大气具有全球性并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环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大气的环流》。”

* .9 悬念导入法

悬念指悬念而未决的问题。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时直截了当往往收效不大,不如欲擒故纵,利用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高一教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的地方时和区时内容时可这样导入:“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的一天。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上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 22年9月* 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 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产生悬念)这样一来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其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进入教材内容的学习,并使学生最终得到解释。当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思维敏捷、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问题,悬念导入法才会收到教好的效果。

* .10 地图导入法

地图是地理除文字之外的第二语言,它直观形象,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并且采用地图导入新课易于理解,与学习新知识联系密切,过渡自然,而且可有效地集中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进入地理学习情境。因而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时,可让学生先查阅有关地图,建立起有关的空间地域观念。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印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读印度地图,并在图上查找:1.印度位于亚洲吉印通 度洋的什么位置?2.其领土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 .吉印通 度陆上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 .11 设问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教师在导课时把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告诉大家,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思维,也是一种教好的方法。如讲授新课标高一《全球气候变化》一课时,可这样导入:“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 年的1.* 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作怪呢?经过科学家的考察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南极的平均温度近* 0年来升高了2.* 度,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题:全球气候变化。”

* .12 故事导入法

故事喜闻乐见,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很强的汲引力,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和地理知识有关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探险故事、爱情故事等为线索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学习主题,开展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导入法。如讲高一教材《海水运动》时,可用下面的历史故事来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在直布罗陀海峡戒备森严,但德军的潜艇还是关闭了发动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了严密设防的海峡,袭击英舰,给英军以沉重打击。德军潜艇是怎样通过海峡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并回答。”(引出海水的运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普遍比较喜欢这一方法。

* .1* 诗歌导入法

诗歌是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其语言精练、优美、含义隽永。用恰当的诗歌导入新课,语言精练简洁,还可将学生带入一种如画般的优美境界。如讲初二《中国地势和地形》一课时,可引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等诗句来导入新课的学习;讲高一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引用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畔处处蛙”等诗句来导入对新课的学习。讲解高中选修课《旅游景观的欣赏(一)》一课时,可朗诵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入新课的学习,同时可把诗写在黑板上,以加强效果。

* .1* 漫画导如法

漫画具有幽默风趣、形象生动、针对性强等特点,在适当的时候用漫画来导入新课,新颖而独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令人经久难忘。如高中选修教材《人口素质与环境》一课教学时,可用“吸烟的骷髅”“肮脏的地球”“还是生一个好”等漫画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 .1* 练习导入法

练习能加深理解地理教材内容,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地理技能和技巧,并及时发现问题。地理教师可通过口头练习、笔答练习、观察练习、读图练习、小测验等多种练习形式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当然布置的练习要精练,具有启发性,内容要明确具体,并且与新课的讲授连接自然。

* .1* 时事导入法

用国际、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导入新课,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形势,而且可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如可利用我国2012年* 月1* 日“神州九号”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升空,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时事资料导入到高一《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课的学习。既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心,又可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

* .17演示导入法

地理教材的内容大都是他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学生并未经自己的感性认识体验,学起来比较抽象。生动、活泼、形象的地理事物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极好素材,像九大行星的自传和公转运动、月相成因、昼夜的形成、地貌类型等内容,若能借助有关画片、挂图、录像、地理标本或实物来导入新课,效果一般较好。如讲高一教材《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可让一位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方向,并引入新课。另外有的导课可由教师编导一些小品、相声、游戏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进行。

* .1* 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甘醇,利用学生熟知、喜闻乐见的中外音乐导入新课,能渗透人的灵魂,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讲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的长江部分内容时,可在优美高亢的《长江之歌》音乐声中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这样导课易于引起学生思想感强的共鸣,并构建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 .19朗读导入法

在开课阶段,教师可设计一段朗读,内容可以是地理课文中的重要片断或课外精选的,或是教师自编的知识、但要注意切合课堂内容。朗读的方式可多种多样: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一人朗读或集体朗读。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强化整体认知、陶冶情操。

* .20多媒体导入法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师生构建了有效的教与学的扩展平台。它具有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等很多特点,能创造出浓烈的学习氛围。如学习出一地力(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节时,可先播放用电脑制作的多媒体短片《走进非洲》影像,背景音乐为雄壮、优美的非洲鼓声,让学生用眼和心去感受一下非洲这片神奇而充满生机的土地,在进入新课内容的讲授,效果就很好。当然采用这种导入法的教师需要熟悉计算机技术,并能熟练使用常见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如:powerpoint、 flash、 Authorware等。

*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1新课导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不限于以上所述,重要的是各种方法的目的是一致的:想法设法让学生迅速投入,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提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他们“愿意学”、“乐学”。

* .2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对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这需要根据所教的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的班级和较活跃的班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一个班来讲,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处于这种精神状态中,无疑是良好的学习情绪。

* .*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

我们说好文章的结构一般是:“凤头”、“猪肚”、“豹尾”。在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就是“头”,它为“肚”“尾”的开启,为后者服务,而不是孤立的。否则将其割裂开来,置其它部分于不顾,那么,再精彩的新课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如果形成“虎头、蛇尾、草包肚皮”那就令人深感遗憾,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避免出现的现象。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

参考文献:

【1】孙裕良.江苏常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J﹞.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浅说.

【2】钟义平.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德源中学﹝J﹞. 让新课导入激起课堂千层浪.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年第1-2期、第* 期.

【* 】《地理教育》2011年第* 期、第* 期、第11期.

【* 】赵济.陈传康. 高等教育出版社﹝J﹞.《中国地理》.

【* 】王建. 高等教育出版社﹝J﹞.《现代自然地理学》.

【7】肖锋. 浙江大学出版社﹝J﹞.《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

如何做学生喜欢的地理老师

板桥二中 吴元庆

前不久,学校因事临时调课,某班由某主科改上地理,而且课前没有通知学生,于是我比往常提前两分钟向教室走去。刚到教室门口,被眼快的同学看到了,说地理老师来了,这一课上地理。我说难道不欢迎吗?学生说怎么会不欢迎呢。其实我从同学们的表情和平时课上的表现就看出,学生还是喜欢上地理课的。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要想成为学生喜欢老师,让学生喜欢你所上的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严紧的治学态度

教师对地理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可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可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为人师表,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上自己亲近的老师的课时,往往产生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会在平静、亲切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对自己亲近,不但听其言,而且还效其行,把老师严紧的治学精神自觉地运用到学习中去,化着无穷的力量。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这种威信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就是因为信任和尊重某位老师,因这位老师的一句话或某一件事而决定了他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作出杰出的贡献。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让学生自觉亲师、爱师。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为了扭转当前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现象,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应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确定探究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不论是学生探究的能力,还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都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逐步形成。教师应营造一种平等、宽松、自由和谐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方法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一个探究课题,可用一种探究方式,也可多种方式结合使用,活动可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探究的组织形式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探究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交流信息,分享大家探究的成果,培养和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探究精神。

五、出色的教学能力。

中学地理课普遍被认为是副科,课堂教学往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怎样导入新课,使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认真听讲,是每节课成功的关键。笔者在多年的地理课教学实践中,本着生动形象、激励动机、唤起兴趣、集中注意、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原则,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采取了形式多样,包括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意识教育的新课导入方法,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在使新课有良好的开端,保证课堂教学过程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讯地址:罗平县板桥镇板桥第二中学

邮编:* * * * 0*

手机号码:1* 170721* 2*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刘云辉

顺应教育改革,新课标初中生物学以力求实现学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深化生物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此谈谈我个人粗浅的看法——我认为,生物新课程教学应进行“四个转变”:

一、由“整齐划一”向“张扬个性”转变。在旧的课程体制中,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法指导以及教学评价都是整齐划一的,因而有人形象地将这种教育比喻为:将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学生放在一个标准的课程模具里去制造,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加工。其结果就是将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棱角磨掉,使他们变成一个个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产品。但是教育不像工厂一样为社会制造机器零部件,而是开阔人的视野、启迪人的心灵、培养各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只手掌上的五个指头都有长短,更何况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学生总表现出不同的智力特色,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长。

学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如调查、观察、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查询、资料收集整理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的特长都能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以施展,让所有学生的个性都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张扬和尽情的发挥。

二、由“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未被激活,被牵着鼻子走,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在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尝试。如在“叶片的结构”学习中,我让学生先做个小实验,多次把自已采集的叶片抛向空中,观察叶片落地后背面朝上的机会有多少,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树叶落地背朝天?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各小组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展开讨论,生成本小组的观点,在班吉印通 行陈述,各小组互相补,较为全面地解决了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供同学们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也就顺利完成了。整节课老师只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补充拓展。

三、由“输灌式”向“体验感悟式”转变。以往的“输灌式”(或者说“填鸭式”)教学,老师口若悬河地分析,学生没日没夜地训练,根本没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题海战术”对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来说可能是有利的,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却是一种伤害,它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活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领悟科学,获得知识和能力。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有学生提出:一定要用萌发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吗?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分组选用根、茎、叶、花、果实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然后将本组的结论在全班交流。实验证明,呼吸作用确实是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学生具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再来学习“呼吸作用” 的理论知识就有了基础,避免了老师将知识硬塞给学生和学生苦苦背诵的尴尬局面。

四、由“传道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学习”转变。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的今天,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教师作为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改变了。新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对于“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例如以前为了让学生认识“艾滋病”,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最后也只是整理出几张“恐怖”的照片和干巴巴的几点“预防措施”。对于学生提出的“蚊子会传染艾滋病吗?为什么?”“艾滋病的治疗有哪些最新进展?”等等千奇百怪的问题,我也是晕头转向。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查找资料,展示调查报告。面对学生的报告,我不得不承认,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确实比我高多了,从素材的选取、照片的链接、视频的剪接等方面都让人叹为观止。有个小组为了说明预防艾滋病的迫切性,把我们镇各村近几年的艾滋病人数统计情况都清清楚楚地用图表显示出来,原来艾滋病离我们那么近!我问这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很简单,我们去卫生局办公室磨来的!”学生这些跨学科、泛学科的知识,无限的潜能和创造本质的确是教师难以拥有的,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并肩探究,才能在共同学习中不断发展。

初一生物教学观思探读讲练的探讨

板桥二中 钟华

摘要 初一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根据生物学课程特点,采用“观、思、探、读、讲、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探讨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一生物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此,笔者在初一生物教学中,采用了“观、思、探、读、讲、练”的课堂结构.

1观察是认识过程的基窗

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的知觉过程,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内容

教师按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内容.例如,观察叶的形态时,让学生注意叶的形状、大孝组成、脉络分布的特点,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排列情况,并思考叶的着生方式对于接受阳光的照射有何重要意义等问题.

1.2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要按程序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不论是观察切片、标本、实物、挂图或模型等都应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例如,观察根的结构程序应该是:先用肉眼观察学生自已培养的小麦根,再由根前端的根毛,找到根尖.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纵切片,按顺序找到根冠、生长点、伸长区、根毛区4部分,最后转入观察每个部分细胞结构特征,把结构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2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

“思”就是思维.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类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观察是思维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及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上叶的结构课时,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思考题.观察叶的表皮装片的思考题是:叶的表皮上有哪几种细胞?这些细胞各有何特点和功能?气孔又是怎样构成的?有何功能?

3探索是培养创造力的途径

“探”就是探索.真正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的具备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探索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发现.例如,在上种子的成分课时,先实验后讲课,让学生在探索种子成分的实验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动动手”、“动动脑”中获得感性知识,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因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和能力.

4阅读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读”就是阅读.通过“观、思、探、读”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使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内容,教师的提示起指导作用.例如在演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以后,教师不马上下结论,而是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和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课本中图Ⅰ—2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图解的理解”.经过提示,学生便更好地阅读课文和图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笔者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课外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讲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讲”就是讲解.通过“观、思、探、读”,学生的学习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并让学生发言讨论,再由教师总结肯定.这样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中图表很多,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图表,教师的点拨讲解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植物蒸腾作用全过程的图表时,关键是要弄清楚土壤中的水分是由根毛吸收而进入根的木质部,这就需要教师点拨.

6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目的

“练”就是练习.通过讲练结合可使知识再现,使学得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例如,在上叶的结构课时,学生通过挂图、模型和永久装片的观察,并带着思考题进行“观、思、探、读、讲”,掌握了叶的结构和功能,这时再要求学生用新鲜的叶制作临时切片观察,使学生在掌握“徒手切片”技能的同时又重现了叶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笔者认为“观、思、探、读、讲、练”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是切实可行的。

生物教学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板桥二中 钟华

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

⒈对教材的思路把握不准。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或对教材作不适当的处理,使教学目标发生 偏离。如,在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能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仍按老教材的 思路进行教学。教材中不少已被删去的形态结构内容仍被搬到新教材的教学中;新教材先观察、实验,后概念 、结论的过程式的叙述体系,仍旧被结论式的教学思路所替代。于是就会“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不是讲 教材而是念教材,实焉过程不指导,实验数据不分析,观察现象不解释,结果把活生生的新教材教得支离破碎 ,或成为旧教材的翻版,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人为地加大了学生的负担。

⒉对学生思路把握不准。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处理教 材,而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为出发点钻研教材,教学脱离学生实际,重点处理不得当,难点突破不得 法,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加重。

⒊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效率低。有些教师搞“教师中心论”,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把学生置于 消极被动的地位。也有些教师搞“学生中心论”,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由,一味地让学生自学,教师不加 以引导点拨,放任自流。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消化”,只有课后“加班加点”,必然加 重了学生的负担。

⒋不能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不够。由于大部分生物教师是跨头教学,精力不够,有的思想上不够重视,因 此,备课不充分,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关心不够,不及时给予个别辅导,造成这些学生学习上 的问题越积越多,思想负担也越来越重。

⒌高考取消生物学科考试,并未减轻学生负担。大多数教师为了应付高中毕业会考,课堂教学精力不是放 在改进教学方法上,只重视参考书,依靠习题集,“题海”泛滥,课堂教学松散,结果增加了上课时间和课外 练习量,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二、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几点看法

⒈加强进修,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教师的素质、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科学 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应接受终身教育,加强在岗培训,不断进修,提高充实自己,更新知识。各级行政 主管部门应不失时机,实实在在地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间也应加强切磋,勤于总结,使课堂教学逐渐由 传统的经验型向科学型过渡。多举办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和示范课,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良 好的教研气氛,以便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效益。

⒉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具体途径。教师应认真备课,吃透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 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兴趣。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学的这一 特点,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并且把难理解的抽象知识 具体化,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实质。

(2)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既要高容量,又要语言简练。教师讲课,主要是讲重点、难点和疑 点;讲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讲知识归类和知识规律;讲解题思路和作题技巧等。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 生疑,促进知识迁移。练习题要精,解题方法要活,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以提高应变能力。

(* )突出生物学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按照生物学的特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 习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对学过的知识作出规律性的概括和理论上 的总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使学生具备灵活、敏捷、创新的思维品质。例如,通过归纳总结“染色体和 DNA分子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因的概念系统”等,帮助学生分析错例,查找“症结 ”,知识归类,反思教训,既训练顺向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又培养逆向思维和变通思维能力,这是减轻学生 负担的关键所在。

(*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密度,把握教学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应尽可能加大课堂容量,适当提高课堂密度,密度过小,教学过程松驰,则浪费时间,难于完成教学任务。 为此,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采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教学难度也要适中,难度过小,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不活跃,不能引起共鸣。一般教学中难度应控制 在“抬头可见,跳起可取”的程度,这样才能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既要注意教 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研究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规律性,有的放矢地设计好教 学程序,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教师在关键、难点处适当点拨,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⒊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增强学科凝聚力。“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因材施教,积极地组织 和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在当前形势下,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不仅能加强生物学的学科功能,而且能增强 生物学的凝聚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科技活动中学知识,长能力。

⒋加强课外辅导,搞好提优补差,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对 “尖子生”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多种生物科技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差 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迎头赶上。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 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生物教学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板桥二中 钟华

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

⒈对教材的思路把握不准。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或对教材作不适当的处理,使教学目标发生 偏离。如,在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能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仍按老教材的 思路进行教学。教材中不少已被删去的形态结构内容仍被搬到新教材的教学中;新教材先观察、实验,后概念 、结论的过程式的叙述体系,仍旧被结论式的教学思路所替代。于是就会“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不是讲 教材而是念教材,实焉过程不指导,实验数据不分析,观察现象不解释,结果把活生生的新教材教得支离破碎 ,或成为旧教材的翻版,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人为地加大了学生的负担。

⒉对学生思路把握不准。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处理教 材,而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为出发点钻研教材,教学脱离学生实际,重点处理不得当,难点突破不得 法,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加重。

⒊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效率低。有些教师搞“教师中心论”,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把学生置于 消极被动的地位。也有些教师搞“学生中心论”,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由,一味地让学生自学,教师不加 以引导点拨,放任自流。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消化”,只有课后“加班加点”,必然加 重了学生的负担。

⒋不能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不够。由于大部分生物教师是跨头教学,精力不够,有的思想上不够重视,因 此,备课不充分,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关心不够,不及时给予个别辅导,造成这些学生学习上 的问题越积越多,思想负担也越来越重。

⒌高考取消生物学科考试,并未减轻学生负担。大多数教师为了应付高中毕业会考,课堂教学精力不是放 在改进教学方法上,只重视参考书,依靠习题集,“题海”泛滥,课堂教学松散,结果增加了上课时间和课外 练习量,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二、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几点看法

⒈加强进修,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教师的素质、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科学 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应接受终身教育,加强在岗培训,不断进修,提高充实自己,更新知识。各级行政 主管部门应不失时机,实实在在地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间也应加强切磋,勤于总结,使课堂教学逐渐由 传统的经验型向科学型过渡。多举办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和示范课,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良 好的教研气氛,以便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效益。

⒉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具体途径。教师应认真备课,吃透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 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兴趣。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学的这一 特点,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并且把难理解的抽象知识 具体化,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实质。

(2)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既要高容量,又要语言简练。教师讲课,主要是讲重点、难点和疑 点;讲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讲知识归类和知识规律;讲解题思路和作题技巧等。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 生疑,促进知识迁移。练习题要精,解题方法要活,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以提高应变能力。

(* )突出生物学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按照生物学的特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 习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对学过的知识作出规律性的概括和理论上 的总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使学生具备灵活、敏捷、创新的思维品质。例如,通过归纳总结“染色体和 DNA分子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因的概念系统”等,帮助学生分析错例,查找“症结 ”,知识归类,反思教训,既训练顺向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又培养逆向思维和变通思维能力,这是减轻学生 负担的关键所在。

(*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密度,把握教学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应尽可能加大课堂容量,适当提高课堂密度,密度过小,教学过程松驰,则浪费时间,难于完成教学任务。 为此,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采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教学难度也要适中,难度过小,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不活跃,不能引起共鸣。一般教学中难度应控制 在“抬头可见,跳起可取”的程度,这样才能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既要注意教 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研究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规律性,有的放矢地设计好教 学程序,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教师在关键、难点处适当点拨,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⒊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增强学科凝聚力。“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因材施教,积极地组织 和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在当前形势下,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不仅能加强生物学的学科功能,而且能增强 生物学的凝聚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科技活动中学知识,长能力。

⒋加强课外辅导,搞好提优补差,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对 “尖子生”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多种生物科技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差 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迎头赶上。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 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创设情境·发展情趣·培养感情

板桥二中:王建凤

提纲:

一、创设情境教学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学生与音乐之间架起“兴趣之桥”

三、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史情感艺术。

关键词:

一、激发审美渴望,换起审美注意。

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三、思想性、艺术性。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进入,把着眼点放在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创设情境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师应该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心理特征,自觉的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景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情,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的事物,新鲜感就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比如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实的问候,清晰简单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情。这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拌随的那种特定情绪。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有了这种情绪,教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音乐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发展。同时,只有学生对老师产生情切感是,才敢于主动参与,将个体融入到课堂中并积极的去体验。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世界里,进行充满感情的活动,并促使理性的提升。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不仅适应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同时也适应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教学内容的链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加的宜人、感人、优化的审美效应。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于激情。这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而音乐情景的创设则是实现以情动情的首要因素。授课前,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准确吧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既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音乐的艺术感情的传播者。比如欣赏《江河水》时,伴随着如诉如泣的音调,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富感情的语气,语调变化,讲述主人公凄凉的故事,营造一种音乐情景,让学生真正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作品带来的感受,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加强了学生主动投入音乐活动的心理需要,也使学生的注意力省效集中于音乐学习中。以情导创、以创拓情。音乐创造是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情趣和基金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唤起其音乐情感,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着教师美好而生动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景之中,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想象等一切可感的生命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走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二、发展情趣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器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优选,设计最能激发和调动情感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要挖掘教材中情,从情入手,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充分运用教学中各种环节。通过“情”来发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从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在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提问都要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将学生领入音乐情境之中。以清激趣,以趣促情。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高质量的视听材料来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情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通过讨论、演讲、表演等形式,自由结合,各抒己见,各展所长、,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通过综合性,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好”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心理。任何有趣的事物,对学生来说都存在极大的吸引力,这是由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的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生中。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则必须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求得自我发展,从而变被动接受,机械模仿为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从较小作品逐渐扩展到不同情感,较为复杂的大作品,让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不同情感与相应的音乐语言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一些气氛,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做律动,敏捷的反应着音乐的变化,为取得优胜而高兴,这种教学方法明显的表现了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情趣特征。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个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量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比其它艺术有力量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时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即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过程。但现在的很多音乐课却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枯燥、乏味、不轻松、不愉悦。那么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呢?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生动,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情感是歌曲演唱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到感情投入,用自己的情感区感化学生,是学生从中领会歌曲的情感。在《二泉映月》中,阿炳对二泉的描绘,首先是对二泉的感知,情由景生,这里的情事阿炳真挚情感的表露,反过来又影响感知活动本身,“二泉”提供了感知的真感条件。而作品的音外之音,景外之景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只有借助想象和理想,才能使感知的内容远远超过“二泉”所给予的东西,这样情景交融,最生动的说明了情感在音乐审美中所起的动力和中介作用。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目标和结果。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意识状态。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青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美育意义上的一种教育。

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才能提高课堂效益。

总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有目的的接受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只要我们能把献身教育的“爱心”实实在在地倾注到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数学教学中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武亚娟

[内容摘要]器乐教学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器乐演奏是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器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器乐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手指的触摸动作来完成的,其手、足、眼、口、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大大激发大脑的整体协调能力,是全脑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学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对器乐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等是培养学生情感因素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器乐教学 音乐素质 情感因素 审美教育 学习情感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在音乐学习中,学习情感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一、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 音乐 审美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音乐 学习 情感的培养

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良好态度的主要渠道。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人获得某种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而师生之间善意的情感沟通过程,对学生的积极人际体验来说是最为直接的,这也是教学主动性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进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所以,在器乐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师生之间的各种情感交流视为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学双方达到默契配合。

二、加强器乐教学中器乐演奏的培养。

1、器乐演奏是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这种表演的中间环节,才能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与意境,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达到审美的目的。从音乐的定义看,音乐包含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两个内容乐器表现音乐的艺术即器乐。因此,完整的音乐教育的内容显然也是包含了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这两个部分。

2、器乐演奏影响学生素质的科学依据

(1)、刺激并开发右脑。音乐教育中的乐器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手指的触摸动作来完成的。丰富的乐思是通过多种多样复杂的手指活动和音乐化的心理要求使右脑神经接受一定程度的刺激,从而产生兴奋,激活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进一步使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特别是手指活动和音乐心理活动的协调,更使直觉、想象在深层次上得到开发。

(2)、促进触觉思维的发展。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强化了指尖的训练。科学实验表明,通过对指尖的强化训练可使指纹神经感应产生灵敏的感受力,并发挥出超能作用。一般人的手指只能对* 毫米突起产生感觉能力,距离分辨力是* 毫米;而在强化训练后,可对1毫米产生触知觉,同时距离分辨力亦可达到1毫米。此时的手指似乎真的一下子成了人们的“眼睛”,产生了触觉思维。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乐器的学习中,通过对指尖的训练可以激发、活化大脑,从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 )、增强多器官协调性。在音乐技能训练中,手、足、眼、口、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大大激发大脑的整体协调能力,特别是通过“体态律动”和“立体化节奏”等训练,更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使人体与左右脑严密协调,使大脑各运动中枢建立深入联系,加速信息交流,产生新异组合,形成灵感思维,进而提高了大脑整体的反应功能,使其更加机智、敏捷。

(* )、促进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发展。音乐以它特有的属性赋予右脑无穷的想象。演奏中,人们通过音乐进行中的多层次变化,诸如: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多变、旋律的起伏、节奏的急缓等来体验情感与感悟生活,展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联想和憧憬。同时,借助音乐欣赏时的特殊思维来满足自己幻想能力上的需要,使音乐教育成为创造性的劳动。

综上所述,器乐演奏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度重视左脑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而忽视右脑作用的开发;过度重视抽象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形象思维的训练。其结果是左脑过重,而右脑负担却较多闲散滞,使全脑智力的开发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新的世纪强烈呼唤“全脑教育”,而学习器乐演奏就是最好的途径。

* 、中小学器乐演奏的教育价值

(1)、学习器乐演奏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的重要手段。

学习器乐的演奏是对音乐最好的感受与体验,因为所有的音乐活动都需要人的参与。学生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总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与演奏实践,同时器乐的学习又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通过演奏实践,既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视奏、视唱、识谱能力,培养了学生音乐的听觉感、音准感。

(2)、学习器乐演奏可以促进学生多种思维的协调发展。

演奏乐器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来投入的音乐活动,它一方面需要有较强的识谱能力,掌握力度、速度、节奏、节拍、音准、时值、演奏技法等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眼、耳、手、脑、口,甚至脚的高度协调配合。这种思维的多向性和动作的协调性,使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得到锻炼,协调发展。比如一个演奏家在演奏时,常常需要发挥多个感官作用,他一方面要用手来演奏乐器,同时眼睛看着乐谱,耳听琴音;另一方面还要大脑去综合分析,判断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轻重缓急,观众的反映等,使演奏达到一种完美境界。还比如在键盘乐器上演奏复调音乐,双手将不同的旋律与节奏协调成一首完整的乐曲,以上这些想象如果没有多种思维的能力是无法实现的。

( * )、学习器乐演奏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器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后,如何表现音乐将成为他们重要的思考内容。一方面他们会主动的去聆听大量的音乐作品,在音乐的体验中去关注作品的风格、情绪、调式、调性、结构布局以及处理手法等。同时,还要了解不同作家与作品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扩大音乐鉴赏的范围。另一方面,他们会从对作品的评价与鉴别中,发现和寻找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并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达到增强审美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反过来,这些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的积累又对学生在演奏中技能技巧的完善和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 ]、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中可让学生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

每一首器乐曲和每一种乐器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接触到某种文化,受到某种熏陶与教化。如在欣赏埙和编钟演奏时,一方面感受了它们的音色特征及其性能和独特的造型。另一方面,即使是介绍一首短小的器乐曲,或介绍某种乐器,也要尽量挖掘它的文化内涵。

* 、器乐演奏的形式及其训练

(一)演奏形式

1、合奏

合奏,器乐演奏形式。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一声部,共同演奏同一乐曲。同类乐器如弦乐、管乐、打击乐等同奏一曲也称合奏。由于合奏时各声部乐器按同一的节拍、速度、力度,在指挥的要求下演奏,所以必须要求乐队队员充分认识自己在合奏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整体和谐、统一协调、与人合作的能力与素质。合奏训练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演奏技能,提高了演奏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合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得到提高。按照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合奏的教学应力求做到:

(1)合奏乐队的规模、类型要根据各地和各个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来组织。

(2)训练的曲目要与学生的演奏水平相适应,曲目的选择还要注意趣味性、艺术性。

(* )教师要有详细的训练计划和目标要求,做到由潜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 )教师的指挥应线条清晰,动作大方,节拍准确,乐曲情绪处理适当,学生能清楚的理解教师的指挥意图。

(* )重视学生的视奏训练。

(* )引导学生参与对乐曲的处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内容与风格的处理意见。尊重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7)重视分声部的齐奏训练。各声部的齐奏是合奏的基础,包括指法、弓法、呼吸等技巧的统一,都是在分声部的练习中逐步完成的。所以,分声部的齐奏训练是练好合奏的前提。

(* )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和环境。比如参加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幕式、闭幕式,迎宾仪式、颁奖仪式等。

(9)重视学生团结、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10)向学生介绍合奏的基本知识,通过参与合奏活动,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独奏

独奏,器乐演奏形式。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可用其它乐器伴奏。(廖家华主编《简明音乐教学词典》)学习乐器演奏是参与音乐实践的重要内容,因为许多音乐作品都是通过乐器来表现的。音乐是人类欢乐的源泉,而学习乐器则是挖掘这个源泉的一个利器。乐器的演奏增进了人际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改善了手、眼、耳、脑等各器官的配合能力;特别是富有个性的独奏,既满足了自己对音乐和成就的需求,又促进了自己对美和文化的追求.为了更好体现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教学中应力求做到:

(1)根据学校及学生个人的实际条件选择所学乐器,因地制宜开展器乐教学.

(2)鼓励学生学习我国的民族乐器或本地区的民间乐器,以宏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 )正确认识技能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遵循由潜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提高演奏水平与艺术的表现力。

(* )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做到能自信和有表情地进行独奏。

(*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领悟作品的内容与风格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审美感觉,独立对作品情绪进行处理。

(* )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为歌曲伴奏,或者参与小型的重奏,展示音乐的表现才能。

(7)期举办音乐会或者校级、班级文艺演出活动,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和环境。

三、乐队训练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将合奏列在重奏和独奏之前,并要求“在合奏中,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乐器并使之符合乐队的演奏要求;能按总谱的要求进行排练,正确奏出自己声部的音乐,并能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能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发表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意见。” 这里,介绍一些乐队训练常识,供老师们参考。

1、训练内容

首先是乐队队员个人基本技能的训练,内容包括视谱、音准、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其次是乐队整体合奏能力的训练,内容包括音准、节奏感、力度、速度、音色、演奏法及控制能力等。

2、训练方法

学生乐队往往是集学习乐器与训练演出为一体,这一点与专业乐队不同。主要方法为:

(1)视谱能力训练

严格准确的读谱是提高乐队演奏水平的先决条件,因此学生乐队视谱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从专业角度讲,民族乐队多用简谱,管弦乐队多用五线谱。学生乐队不必只用一种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无论简谱还是五线谱,只要能正确视奏出来都是可以的。从提高乐队水平,逐步走向正规训练的角度而言,能统一视奏五线谱更理想。

视谱训练应特别要求乐队队员在演奏中不能忽视谱面上速度、力度、各种表情术语的提示,还要求学生懂得总谱书写的常识,认识各种乐器在总谱上的位置,便于抄谱。

(2)音准训练

学生乐队音准问题是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每个人、每个声部的音准直接影响乐队的音准,应高度重视。解决音准问题首先要通过视唱、练耳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音准正是通过这种内心听觉再用口与手反映出来的。其次,每次训练前要检查乐器本身的音准,如管乐器的哨片等。第三,帮助学生把乐器的音定准。

(* )节奏感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骨干,音乐活动是在节奏的不断变化中展开的。乐队没有很好的节奏感就无法演奏。节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多层次的节奏观念,可着重进行下述两点训练。

[1]不同节奏的训练

教师可动手编写单纯的节奏练习曲,练习曲要体现出节奏的多样化,如单一的、模仿的、相同的、相异的;节奏的短小化,每一条练习四至八小节不等,便于记忆;节奏的立体化,每一条节奏练习应是二声部到四声部,纵向组成一个简易的配器片断。

[2]不同速度下的节奏训练

这是为了让乐队弄清节奏与速度的关系,可用各种不同的速度演奏同一个节奏型,让学生体会到速度快、节奏紧凑,速度慢、节奏宽松的关系。

[* ].速度训练

学生乐队往往控制不住演奏的速度,训练时要多做不同速度的练习。力求做到慢速时能稳得住,快速时防止越奏越快,变化程度时重点放在渐慢与渐快的过程上,突然变速时要掌握新速度进行的准确性。另外乐器的演奏法也会影响速度,比如在较快速度中管乐器的快吐演奏法 XXX、XXX、XXXX与弦乐器的快弓奏法。这些技术问题可以单独抽出练习,若仍然达不到要求,就应该适当地简化一下乐谱的节奏以知识基本速度的要求。切忌为了几个复杂的小节,无休止地练习,而引起学生的烦躁,使他们失去信心.

* 、训练步骤

(1)选择曲目

曲目要根据乐队学生演奏的水平或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进行选择。一种是节选那些乐队合奏作品的片断。这种选择针对性要强,如管乐器的吐音、长音训练片断、弦乐器的快弓训练片断、纯粹的节奏训练片断等。另一种是结合排练的节目进行训练。只要可能,都应根据乐队的编制与队员的水平进行简单配器,写出总谱。

(2)抄写乐谱

这是根据总谱抄写分谱。抄分谱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对排练全过程有所了解,同时产生初步印象。抄写分谱要求抄写准确,避免遗漏。首先必须标出小节数,一般在每隔* 或10小节的上方用“□”标明,如:1* ,便于练习时查找对谱。其次所有的力度、速度、演奏法记号、表情术语要一一抄写清楚。学生乐队抄写分谱时可以采用主旋律与分谱同时抄的方法,便于对照,当有了一定的乐队训练经验后再免抄主旋律。

(* )个人练习

个人练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分声部练习。个人练习要解决以下问题:正确识谱、保证音准、节奏准确、突出旋律重点、掌握好速度等。为保证个人练习的音准,可与健盘乐器同时练习。

(* )分声部训练

在个人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分声部练习。各声部演奏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合奏的质量。分声部训练时必须先统一演奏法,如管乐的呼吸、弦乐的弓法等。分声部训练时要指定安排负责人,可选择那些演奏水平高、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与此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各声部的练习中并给予指导,为乐队合练打下基础。

(* )声部合练

在各声部练习基本达到要求后,要进行乐队的合练。乐队合练时可采取以下步骤:

乐器定音。学生乐队音准感一般较差,一定要把住定音关。一般用固定音高的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双簧管作校音乐器。

突破难点。每一首乐曲都有技术上的难点。突破难点,速度自然会加快。可将难点单独抽出来练习或者安排在下面练习,教师应注意不要让乐队全部等待某一声部无休止的重复,这样会让学生失去练习的兴趣。

完整演奏。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就可以让乐队完整演奏数次,借以巩固训练效果,形成对作品的完整印象。

艺术处理。当乐队能完整流利地将乐曲演奏下来后,便可以根据需要作艺术处理。艺术处理包括乐曲的强弱变化,速度变化以及高潮的处理等,它使乐队队员与指挥相互沟通,更好地表现乐曲。

参考文献:

朱则平、廖应文主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年10月)

丁存麟、朱则平主编《中小学器乐教学法》(广西民族出版社,199* 年10月)

廖家华主编《简明音乐教学词典》

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月)

王安国、吴斌主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 年* 月)

天津教学研究网

沈建军主著《音乐与超常规思维》(华中理科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试论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理念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美术教师 刘俊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有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我们应该根据受教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它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关 键 词:美术 教学 创新能力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而教育水平的高低又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在大时代的影响下,教育的地位尤为重要。

现在的社会对教育非常重视,尤其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激情,使整个美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呢?这就是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应该多花心思考虑的问题。

创新教育思想是人类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围绕新的课程标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还要重要。培养和发展想像力是美术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生活就是艺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他们的心扉是敞开的,他们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不用拘束现实,只要能充分体现自我,他们就觉得开心。有些学生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例如七年级《我在空中飞》一课中,我结合神舟七号引导学生想像,说出如何才能飞到空中。他们有的说坐在飞船上,有的说像电影《阿凡达》里坐在恐龙背上飞上天,还有的说像天使一样长上翅膀飞上天……看,学生的想象多丰富啊!这也是我在教学中乐于见到的。

二、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瑞士着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学生新奇古怪的想法来源于生活实践,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他们乐于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思维由此而萌发。

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宇指出:“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 许多教育实践也证明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对其它科目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成为一种需要和追求。他们会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和主动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美术教师不止教给学生美的创造,还应该教会学生在其它科目中寻找美的发现,科科相结合。例如:中学生特别富有爱心,他们对小动物兴趣甚浓,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这种心理特点,我在七年级美术教学《动物写生》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课前找一些有关动物的资料(培养学生找资料的能力),上课时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学间交流动物有什么特点(培养学生互动交流能力),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画出来(出示范画,可以画上背景,也可以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并为图片配上对话,培养学生用线条绘画的能力)。绘画时,我还配上他们熟悉的卡通音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创造美。尤其画连环画部分,他们越画越多,越写越丰富,把低年级语文的写话内容也结合在一起了。在我们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中也指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的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书呆子,而是需要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的栋梁之才。

三、科学评价,赏识教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肯定尤为重要。有些学生也许艺术潜能还未被挖掘出来,但我们老师只要多鼓励他们,终有一天,艺术细胞一定会显露出来的。一句赏识的批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回忆。的确,每个学生都是艺术家,我们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也能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进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以往我在美术教学的学生作品评价中,通常用“像不像”、“好看吗”等单一化评价标准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这种过去的评价方式使很多学生对原本趣味生动的美术课都失去了兴趣,自信心和积极性受挫,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画画的材料,总比不上别人。现在我学了新的课程理念,知道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多运用激励性的言语进行教学和评价,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潜力、表现和发展趋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年级有个学生叫吴雨桐,因为父母的离异,她跟着爸爸,成绩总是跟不上。放学回家后她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现在对主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到了美术课,她精神抖擞,每次她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甚至还乐于与同学共同分享她的材料。她告诉我,她觉得自己画画不漂亮,希望同学能帮助她,所以她也乐于帮助同学。我看了她的作品,她喜欢画大的图案,其实这正是她的优点。低年级的学生手腕不灵活,很多学生喜欢把图案画得小小的。正好,我用她的画作范例,激励其他同学也能向她学习,把图案画饱满些。同时,我的鼓励也激励了她对绘画的兴趣。下课了,她常常拿着一些作品给我看,她对绘画越来越感兴趣了,绘画的技能也越来越好了。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也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 到* 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才能快活地接受知识。因此,我觉得在美术课堂中,赏识学生是培养学生无限创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学生要学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不止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还教给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探索积极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尹少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2、1* 2、1* * 页)

《美术鉴赏》(皮道坚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 年)(第21页)

新课程与美术课堂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武俊

内容摘要: 新课程之所以新,就是将过去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质性的全面强调,改变为现在的“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摆脱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造成的“课堂紧缩”,又要克服过于强调学生,造成单纯无目的“课堂放纵”;要求我们具有空前的重视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美术教育新的理念;更要求我们用可持续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看待学生的美术学习。如何做,才能让新课程在我们的美术课堂里充满生机呢?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内容 结构 方法 评价

正 文:

一、内容设计。美术课程的学科特点,诸如人文学科的、大文化的、高情感的、审美的、生活的------知识结构是繁杂的、知识体系也是非直线形的、能力类型多样化的,在教学设计中都需要兼顾和考虑。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内容已经在教本中印上了,教学任务是在“课程标准”中定了的,照着做就是了。但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同一内容、同一任务,有的教师这样处理教材,有的那样处理教材;同一知识点,有的强调一面、有的强调几面;持同一教学参考书,有的教师这样取舍、有的教师那样取舍,林林总总的教学情态产生了参差不齐的教学效果。根据美术学科目标、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指向和课程活动、教材文本的特点,在内容设计上应该注意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四大学习领域的内容与相邻学科的联系;注意同一学习领域的标准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递进;注意某一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系、知识学习与操作实践的关系。比如在欣赏评述这一领域,在内容设计上可以是多角度的: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从传记的角度,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美术史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在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学生美术学习内容的设计就可以与时事、与市场相结合;在内容设计时还应注意课内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引入丰富多彩的课外媒体,丰富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文化心理,利用可操作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活动”,以深化课本内容的重难点。

二、课堂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就是考虑:在每个单位时间里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在一个时间单位里怎样最高效地教学;各个时间单位中的每种教学之间怎样配合才合理;单位时间以怎样的分配关系最低耗------课堂结构的设计尽可能做到时---空配置的优化、教---学联系的优化、环节---环节顺序的优化。例如,美术欣赏的课堂结构:简单描述、形式分析 、意义解释、价值判断。学生从感官可以感受到的题材、主题、造型要术与形式开始做简单描述 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色彩、线条、肌理、风格,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文化、经济与作品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思想、艺术观与作品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运用上述学到的知识、概念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这四个程序可以用四个问题来开概括:1、你看见了什么?2、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作品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一堂欣赏课的结构设计,它为新课程的实施、为美术课堂的开放与生机提供了土壤。

三、教学方法设计。鉴于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任何教学方法都涉及到一系列学生方面的变量,每一个学生个体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班级也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辨证的,有优点也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该:优化教师的讲解;优化学生的自主、自助的探讨;优化讲解与探讨的结合;优化指导,授人以渔。优化讲解实际上就是优化提问、优化讨论、让多媒体介入课堂;优化探讨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学习方式不改变,新课程就是一句空话;优化讲解和探讨的结合就是在设计教法时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起点,探讨是否具备条件,讲解是否必须,讲解和探讨的安排次序是否有效合理;优化指导,授人以渔这个教法研究的现代课题,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力的可持续发展、个体的终身发展,在实施中,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充满个性的教学思路、一反常规俗套的教学次序------这一幕幕美术课堂教学的活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法”、“练法”、 “”懂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把先行组织策略、认知性提问策略、发现策略、暗示策略带进课堂,分别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终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中应用。这样,新课程就真正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四、评价设计。教育在发展、学生在发展,评价设计也应该是发展的,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是时代的要求,《美术课标》要求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会学生评价自己、评价别人。例如在造型表现的作业评价时要考虑:是否明确地表达了这一事物的特征(及格),是否画出了事物的细节,注意线的穿插、疏密(及格以上的优劣等级),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线和颜色(优+奖励)。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评价,更应尊重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人文性。

以上就是我关于新课程与美术课堂的几点认识。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教育部基教司 北师大出版社

2、《课堂行为系统析论》 区培明 华东师大出版社

加强师生互动对实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目标影响的思考

罗平县板桥二中 张菊光

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为国家培养输送竞技运动后备人才。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进行开展的,它对教学活动的方向起着规划和指导的作用,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思想的深人,素质教育已在全国农村中学全面展开,体育教学目标它是在定期的时间内各种教学活动行为要达到的标准和境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任务具体化,将可观察、可测量作为评价依据。我国农村地域比较复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研究展现出一种非理性状态,农村和城市在体育教育上存在这相当的差距,从体育教学的目标制定和实现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的影响,通过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解放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注重教学中师生的相互影响,努力提高师生间的相互配合,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应用师生互动的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影响制定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目标的两个因素

1.1农村中学学生身心特点

农村中学生身心特点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起着特殊地位和作用。就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的关系而言,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状态、动机发展水平与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心理规律,是设计安排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

1.1.1农村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心理特点

体育学习态度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对其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比如:运动感觉、运动记忆、操作思维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影响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身体运动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个体的特点等几个因素都可直接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构成影响。农村中小学生无论是从上述几个方面,还是一些潜在的方面都和城市学生有着较大差距。

1.1.2农村学生的认识、实际能力与城市学生有着差异性

学校教育是导致个体认知以及实践能力差异的关键因素,体育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通过实践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技能。大部分农村家庭经济活动范围狭小.导致教育上的封闭性,加深了他们文化观念中保守、落后、封闭和沉淀,致使许多家长对学校体育认识不清楚,对子女的体育锻炼意淡薄,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导致农村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差,身心健康未能和谐发展。

1.2农村办学条件

学校的办学条件是一个不可忽观的因素.它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考虑农村实际办学条件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它违背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因此,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目标制定应该是从农村的实际办学条件出发。制约学校体育教学的因素中,缺教师、缺器材的问题很严重,学校越基层,缺教师、缺器材的阳性率较高。对体育课无要求、挤占体育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充分说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状况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社会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

2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目标的制定

2.1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我们在确定体育教学目标时,不仅不能以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且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发展,关注他们的个性和社会心理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着眼于未来,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体现。

2.2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目标

根据当今社会对教育和体育的要求及体育的学科特点,“体育与健康”的内涵即是:以健康娱乐导向体育,以体育促进健康。在农村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卫生、保健等知识的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日常生活健康行为意识的目的,提高为参与增进健康的终身体育活动所需要的自学、自炼、自调、自控、自测能力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积极、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素质教育,成为体魄健全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运动参与目标: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即从分调动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运动技能目标: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身体健康目标:青少年时期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在我国农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应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目标: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现代体育教学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社会适应目标: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 加强师生互动有利于实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目标

* .1 促成新的教学理念形成,有利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制定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要求教师不仅让学生去“做”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去做?怎样去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服务者,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享用者。教师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获取,在新的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信任学生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定位角色,促成教师观念的转变。

从而逐渐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势必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上更加全面,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具体和全面。

* .2加强师生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

* .2.1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的保证

当今的体育课堂,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领者、服务者、帮助者。这种角色的定位,必然要引发教学形式与学习氛围的变化。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从新理念生成的课堂动态因素来看,体育教学正朝着人本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师生互为主体,平等交往。教师在课堂里采用语言、肢体、情感、思维、技能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往。教师多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多用学生的语言进行交流;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以肢体语言,关怀的眼神,拍拍肩,击击掌等都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善于原谅学生的错误,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宽容,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这已经对学生的健康目标、技能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保证。

*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多元化教学目标重要手段

加强师生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倡导合作学习,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练习、合作、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合作学习是教学改革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学习,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能得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反馈,加深了解学生,更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索和掌握知识,加强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社会适应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参与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参考文献:

[1] 皋军,王艺兵,果健龙. 对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中两个影响因素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 ):* -9.

[2] 周海钦. 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 (* ):101-102.

[* ] 陈士高. 浅谈中学体育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 (2):100-101.

[* ] 施霞.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0* (* ):111.

[* ] 李宏印.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现代性审视[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1(* ):* * -* 9.

[* ] 于子洋.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100-101.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区佐飞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中学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对体育与健康课没兴趣或兴趣不高的学生。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新课标带来的教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特点,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提出个人观点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 体育与健康课 兴趣 提高

1.影响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兴趣不高的原因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学生对运动的喜欢是勿庸置疑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与健康课后,发现现实中的体育与健康课和他们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于是就对体育与健康课没有了兴趣,上课处于被动。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与健康课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自身的原因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太一样的是体育与健康课基本上是在室外进行的,这样就很容易把体育与健康课自然地理解成一种欢乐的“玩”,这是学生头脑中的“想象”。而现实中的体育与健康课却是一门规范的课程,这与他们头脑中的“想象”有差别,如果此时教学再生硬勉强就会使落差陡然加大,使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体育与健康课感到失望,从而播上“厌学”的种子,再加上自身身体素质不高,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假如又自卑,又怕出丑,练习时能不练就不练的话,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降低了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

1.2教学方法的原因

目前相当多的校在体育教学中,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在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再加上教师标准过高,对学生要求太严,教学手段简单,不灵活,对学生训斥过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不愿和教师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缺乏个性特征,缺乏自主性,大多是机械统一的模仿和重复训练,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的乐趣,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1.* 场地器材的原因

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课的前提。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新颖,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目前大多数学校还存在着场地、器材上的不足,这也是影响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兴趣不高的因素之一。

1.* 教材的内容和课时安排上的原因

现有学校学生学习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材比较注重“健康”,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缺乏新颖性,操作性不强,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教材内容,造成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低落。另外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时间比较少,每星期每班只有2个学时,这对体育教学来说要想上好、教会、教懂,是很难做到的。

1.* 传统观念的原因

目前还有许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导致许多学生在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去做其它与体育无关的事情。同时有些文化课的老师还向学生传授“重文轻武”这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上课时不思进取,完不成学习任务时缺乏应有的耻辱感,导致体育教师的教学无法完成。

2.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兴趣的措施

2.1正确引导,树立学生的运动信心

学校的学生大都自信心不足,比较自卑,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运动信心,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学生经常受到鼓励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2接近学生,沟通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培养体育学习的土壤。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经验,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影响学生。教师穿着整洁的运动服,面孔和蔼,举止端庄大方,给学生建立一个好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表现美、鉴赏美的情感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鼓励学生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2.* 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风趣幽默;示范动作熟练、准确、潇洒。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使学生耳濡目染,精神振奋,起到催化学习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2.*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中学生喜欢玩耍,自由,想摆脱教师的控制,更不想被约束,他们更愿意自由、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这种不断变化的上课模式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例如:一堂篮球课,既有集体组织,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地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既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体育教师还应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要尊重传统,也不被传统束缚,充分利用选择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对比法、比赛、游戏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也能参与进去与学生一起比赛、一起游戏、一起鼓掌、一起欢笑的话,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就会更浓。

2.*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健身与快乐相结合

体育教学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摸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 .结束语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和谐气氛及快乐体育理念,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把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地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他们自愿地,愉快地去活动。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 .

[2]体育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 ]郑厚成.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板桥二中 王瑞琛

摘要: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有效性 提高 课堂教学

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进步、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得到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对初中体育课堂的影响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对体育教师思想与行为的冲击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堂改革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有了一些显著的进步。

一、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身体练习等各种成分组成,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并无固定形式。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应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只限于一种手段的固定。个人认为:不论我们采用哪种课堂结构,总要考虑三个要素:(1)、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要能学习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2)、一节课合理的教学密度应达到* * %以上。(* )、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合理的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从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出发。应该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向性、多变化的目标去安排,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目标才是有效的?即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在备课时,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又要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实在在地学到一点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性动机,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是明确,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真正高效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一定是全面、适度、明确而具体的。为此,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健康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新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学是促进心理健康的载体,这项工作只能依附于运动技能发展于身体的练习中进行,我们要认真挖掘教材的心理因素,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改变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应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教材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地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利用网络,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有效练习和反馈信息的运用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有效地练习,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技能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今的课堂练习却陷入严重的缺失状态,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使学生练习带有目的性、方向性。练习应穿插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进行,同时,练习要富有方法性。

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一切发展的,但是它离不开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我们常提三基,这是体育课特有的提法,而一般文化课的是双基,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体育课程中之所以增加了一项任务,就是因为体育课从事的身体练习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基本特征。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获得技术又能掌握技能,可见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是离不开身体练习的。并且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再次制定有效的练习方案。

六、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课堂教学评价是操作性的活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现在这两种评价方法由于各自的优势正走向兼容。评价应具有发展性,强调的是教学进程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主动发展。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而自评与互评的结果差别很大,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把自评与互评成绩直接进入教室评定中。可以将教师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评价成绩,将自评与互评成绩列入学生成长记录与学生成绩单上。另外,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平时的记录,有选择地采用,有效地防止学生的评价成绩出现偏差。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体育课堂必须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劳技课对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重大影响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孙德龙

【摘要】 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仅影响着劳动的速度,也影响着劳动质量。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劳动技能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关键词】 劳技 课堂教学 学生劳动 习惯培养

【正文】 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不仅影响着劳动的速度,也影响着劳动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劳技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如何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呢?下面谈谈从事劳技课教学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认真细致的劳动习惯

(一)要让学生形成劳技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体会劳技课和劳技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给学生讲古时候小寺庙里的小和尚学剃头的故事,那个小和尚每次练习完总是将刀往各瓜上一插,最后习惯成自然,把头当冬瓜,犯下杀人之罪,以反例说明不良习惯。我还让学生搜集因为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害人害己的真实事例,请有过程经验教训的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二)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劳动工具。当前家用电器已十分普及,初中生必须具备一些起码的家电常识。但与电打交道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在教《电动工具》的一课中,就必须让学生正确掌握一些常见电工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在学习钳子的使用时,我让学生对教材,认识钳工,钳刀等各个部位,根据平时的经验说说各部分的用途,然后动手剪一剪铁丝,用铁丝弯一弯图形,使学生对钳子各部分的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让学生上台演示生活中的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中认识到,“把钳子当锤子”,会缩短钳子的使用寿命,且容易使手柄处的橡胶部分受到损坏,造成漏电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三)教会学生掌握保管常识。弄清工具盒材料的正确存放、保管方法。例如,要让学生懂及电源线、有绝缘部分的电工工具要避免与锐器存放在一起,以免损伤绝缘部分,小零件之类最好用小盒或玻璃瓶分类存放,并要做到分类有序。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使用工具和其它劳技课动手拿工具时注意其方法和要领,及时指正,或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醒,开展“评选安全生产小能手”“劳技操作比赛”等活动,使学生逐渐养成操作规范、认真细致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劳动程序的习惯

(一)要让学生学会统筹安排,巧妙掌握技巧。实践证明统筹安排熟能生巧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劳动前让学生开展讨论:完成这次劳动,在时间上怎样安排最省时,最合理?按什么样的流程进行操作才能避免窝工?这次劳动中难度最大的环节是什么?长期这样训练,就能让学生养成从“小”处着手节省时间的好习惯,比如,要使用电烙铁在进行其他工作的时候提前两三分钟把电烙铁插上,利用等待的两三分钟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果劳动的过程比较复杂,先让学生列一个统筹安排流程表,把时间安排,劳动过程按顺序列出表,争取每次劳动前都让学生对安排做到的心中有数,杂而不乱。

(二)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劳动离不开协作。分小组就是一种较好的合作形式。为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我在安排学习小组时,注意各个别层次学生的搭配,让学生学会遇到困难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养成尊重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学生与别人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三)传授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热爱创造的劳动习惯。在劳技教学中,如果只把劳技当作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让学生机械地模仿,重复,天长日久,就会使学生懒于思考疏于创造,这样的学生将来也只能是一个傀儡式的平庸劳动者,我们的下一代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在劳技课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鼓励学生思考,去发明、去创造。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教会学生如何在劳动中和生活中去寻找发明的创造的课题,产生发明创造的灵感。例如,在使用电工工具时,让学生讨论如何让插头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有的学生提出把插头的金属部分隐藏起来,让人在插插头时不接触到。还有的学生提出最好在插座插孔周围安上一个凸起的防护罩头。最后学生把这两个想法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改良的防触电安全插头。学生完成这个作品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在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许多用品总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如意的地方,如何克服这些“不如意”,就是创造发明的发明点。

总之,洒下花籽,将收获鲜花;播下种子,将收获粮食;播种良好的习惯,我们将收获效率与质量,收获高素质的劳动者。转贴

浅谈劳技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孙德龙

[摘要]: 教师上好劳动与技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与技术,得到生机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 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到劳技教学中;加强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使劳动技术课与其它文化课相互促进;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爱好,劳动与技术课要紧密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劳动与技术 技能 创造能力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劳技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上好劳动与技术课,使每个学生得到生机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

一、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到劳技教学中

劳技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课程,更是需要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支持。经过尝试和实践,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到劳技教学中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时间少的问题,且提高了劳技教学的质量,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上好劳技课,主要表现在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观察、思考,做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例如:在照明电路安装的初步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接触过电学知识,对于教学当中提到的一些术语,如电流、电压、电阻等等不是很清楚,通过观看录象《电学小知识》,既形象直观又生动具体,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一些电学术语,也省得老师费尽口舌进行解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讲解导线的剥切等具体操作时,老师在讲台吉印通 行实际操作演示,学生只能看一个大概,对于一些细节没法看清楚,在随后的技能操作中就不能符合要求地进行。利用实物展台和多媒体投影仪,将老师的示范过程放大,学生就看得清清楚楚,减少了教学难度,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技能训练。

二、强化学科渗透,劳动技术课与其它文化课相互促进

劳动技术课的开展,既开发了学生潜能,又促进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初一地理课中同学们对于经线、纬线的认识并不完善,于是劳动技术课上我们便设计了地球仪的制作活动,同学们用乒乓球、铜丝、胶带等制作的小地球仪非常精巧。通过制作过程,学生从空间上建立起了经线、纬线的概念,有的同学还把各大洲的版图也认真地画到了地球仪上。下一步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制作长方体纸盒、学习电路知识及常用电器的维修、刻瓷等,加强与数学、物理、美术等学科的结合。

三、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相结合

相框的制作,要把铝合金条的两端锯割成45°角,怎么确定45°角呢?同学们结合数学课上学习的几何知识,在需要锯的铝合金条的一端画上一个锐角向外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锯割下来,剩下的角度即为45°。在学校文化艺术节徽标设计课上,各小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设计并制作出了自己喜爱的设计图样。在木制动物挂饰的制作中,同学们首先讨论研究了各种小动物的线条表现方法,在雕刻、着色中仍是不断探讨,大胆创新,许多同学在课余时间精雕细刻,最后同学们制作出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作品。

四、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爱好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科学的思想,许多同学对科技制作都有浓厚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爱好,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习惯、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课本中的学习材料本身是有意义的,但往往比较抽象或一时不被感知,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学习材料直观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观察、思考、探索转化。由于学生在学习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饶有风趣地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结果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劳动与技术课要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并加以运用,这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劳动与技术》教育课中所学的知识为操作平台,把研究性学习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贯彻其中使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更丰满,更丰富,更有实用性和拓展性。通过学生的动手进行体验性、过程性学习,改变以往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模式,把“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随后在老师帮助、指导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让其积极的开动脑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方法付诸实施。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是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教育行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负责。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例如到敬老院,军烈属家打扫卫生,为老人们和军烈属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在植树节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绿化祖国添上一份自己小小的贡献。 将劳动加入到班活动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纸工制品和劳动与技术课上教的制作的其它小物品来装饰教室,在班活动当中可以开展“钉纽扣”,“做纸模型”,“缝制小工艺品”等我有一双小巧手比赛,让人人都参与进去,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开发潜力、最易受科技发展影响、最应该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性学习领域。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与技术,才能使自己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贺永存

一、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开课几年来,任课教师们在教学中都道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学生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极为不感兴趣,反而对游戏非常的好奇,一开机第一步就打开游戏窗口,哪怕是蜘蛛牌、纸牌或扫雷等最简单的游戏,如果一节课不说不管,一节课学生就这样津津有味地玩完了。

二、分析问题

有人曾经问一位出色的游戏程序设计员:你设计的游戏为什么能让我们如此入迷?是不是你在游戏的美工、配音上花了很大的心思来吸引玩家呢?程序员的答案让我们大吃一惊:我只是让你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是啊,我们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关斩将,就可以一次次体验成功,顺着程序员的设下的“陷阱”一步步走下去,这就是游戏程序设计员的秘密。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备课时,在课堂上,我一直在想:我能不能做一名出色的“游戏程序设计员”呢?如果能让我的学生在课堂上一次次体验学习的成功,他们是不是也能被我“牵着鼻子”走呢?

通过不断的摸索,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是可以做一名“游戏程序设计员”的,虽然并不是很出色,但是,我的学生在我的导演下,渐渐的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了。

学习课本第五章第四节《工作表数据的运算》时,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我的教学对象都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一般积极性比较高,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平铺直叙地讲,我教得累学生也感到没劲。所以,我必须设计好我的“程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可是,这一部分内容又不是靠自学就能够完全掌握的,于是我就精心设计精心设计了一些题目和问题,从表面上看同学能解决这些题目和问题,但实际上的结果是:要么解决得不理想,要么与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学生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遇碰到了问题,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探究原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达到高潮。通过他们自己研究性的学习,再加上老师的总结,排除了达到成功的障碍,使他们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对这门课兴趣大增,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三个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地方,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公式计算法的引出,使学生感到使用公式的优越性

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完成上节课表格中最后一列的内容(如图)

一般学生会很认真通过手工计算出“参加活动总人数”的值。对于学生的认真态度要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在课堂上体验到了第一次成功。在表扬的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如果表中一班又有两人要求参加程序设计活动,那该怎么办?”学生通常回答的结果是修改相应单元格的数据。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感到这种操作的不方便,进而分析不方便的原因是因为表格中一些单元格之间是有关系的,即一个单元个值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单元格的值的变化,最终引出利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由于该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只告诉学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如何操作,我给学生留了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学教材的第一个问题并上机试一试。自学上机结束后我让一位好动的学生为大家广播演示操作,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公式的组成结构是以“=”开始,由运算数和运算符组成,运算数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单元格名。由于上一节已学过填充柄的自动填充功能,所以这里只是复习性地提问一下“+”叫什么,重点要学生理解在这里用填充柄操作实质是在复制公式。再次要求同学上机计算一班和三班参加课外活动合计人数,由于这两个单元格都是求和公式相同而位置不相邻,所以要求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办法怎么相互复制公式。上机结束请同学演示各自的方法,教师演示复制与选择性粘贴方法,分析利弊得出结论:如果是相邻单元格复制公式可用填充柄,如果是不相临单元格使用复制、选择性粘贴比较适宜。学生看着自己的劳动成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演示函数计算法,使同学领略其简便性 我先在屏幕上广播一道题,要求学生计算工作表中某一列的和,该列数据非常多,提问学生怎么算,学生一般会利用公式法。我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提出“我有一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听了很好奇,接着我演示在编辑栏中输入函数的出结果。由于很快就得出结果,学生很惊讶,也想体验这种成功。这时我提示这是利用函数计算法,并引导学生自学函数计算法重新完成刚才用公式计算法做的表。这里有一个难点:使用函数计算法的步骤,学生在这一步很难跨过去,容易产生挫败感。对此,我把使用函数计算法的步骤广播在屏幕上。第一步:选中将来要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第二步:点击Fx函数按扭调用“粘贴函数”对话框; 第三步:选择函数(顺便介绍如何选择需要的函数);第四步:选择参加本次函数运算的数据区域;第五步:确定返回。学生对照步骤再次上机完成操作要求,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再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使用填充柄复制公式或函数时计算结果出现了错误,使学生明白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和使用范围 由于学生一直在用填充柄,所以在计算“占活动总人数比例”字段时(如图)

学生往往使用填充柄,一开始我并不指出其错误,而按学生的设想操作,结果必然出错。由于是填充柄第一次没按贯例得出正确结果,出现的反而是“#DIV/0!”这样陌生的字符,学生会显得莫名其妙,他们急需要知道为什么?我依然不说出原因,而是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参加活动总人数”列和“占活动总人数比例”列中的格单元格公式,找出错的原因是各单元格分母引用的单元格错了。究其原因是填充柄引用的单元格的格式而没有引用我们所需要的单元格的值,进而传授绝对引用单元格的值的方法。之后让学生上机操作,再让学生观察“占活动总人数比例”列中的各格单元格公式的分母,以验证其正确。到此我再解释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两种引用的特点和用途。 至此,本课所要讲授的新课基本结束。 四、经验推广 本节课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我的指导下,一次次解决问题,一次次体验成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仁们不妨可以试一试,或许会有新的收效。 五、理论总结 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要我们教师创新性地教,就能唤起学生创新性地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一次次体验成功,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学生的综合素责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培养,使信息技术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信息技术课堂关于“四有”教学论述

(有目标、有精讲、有训练、有互动)

板桥二中 武 俊

内容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指导依据: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基础,以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为途径,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根本。内容的设置和选择原则: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精讲与多练的处理:“精讲”就是要讲清讲透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要讲清讲透,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掌握的问题可以不讲,教师少讲学生多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多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师精讲、学生训练、师生互动

正文: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指导依据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1)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基础。例如在讲解网页制作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网页制作的每个环节的知识技能。利用知识迁移方法将文字处理中的知识应用到网页中来,将各知识点和技能找到与以前学过知识相关联的成分,让学生在一种熟悉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这样,知识技能的目标也就不难达成了。

(2)以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为途径。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例如学生在练习了“金山画王”和“画图”后,发现金山画王中的作品在画图中读不出,于是提出探究课题。为此,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探究,最后有一个同学最先找到了答案,经过这样的探究,把课本中枯燥的东西转为学生的探究课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究中学到了知识,形成了能力。

(* )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根本。一方面,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如网络机房、教学资源等。另一方面,应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

另外,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知",找知识的联系点,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想,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诱导和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事物,有意识地教给他们观察、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创造性思维。

2.内容的设置和选择原则

(1)基于本校采用“零起点”的内容设置;需同时注意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关规定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2)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以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组织初中学生应进一步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的不同技术要求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必要的软件操作。

(* )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应注意从各学科学习任务中设计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以学科学习任务为载体探究和掌握信息技术;同时,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价值的理解,推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解决研究性学习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 )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学习内容应丰富多样,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讨论确定合适的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要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鼓励更自主的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精讲与多练的处理

我讲你练,边讲边练,精讲多练。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果就难以保证。这一环节教师先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新授知识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就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

(1)“精讲”就是要讲清讲透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要讲清讲透,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掌握的问题可以不讲。教师少讲学生多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论是什么课程的实际教学,都忌讳教师的包办代替或一言堂,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留给学生的足够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过去的电脑课程教学比较注重概念的讲述,过分侧重于教,教学过程难免显得“程式化”且呆板。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只能竖起耳朵听,这样就使得学生欠缺动手操作能力,这是与新课标中有关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不相符的。教师得讲,但是一定要少讲,教师只需将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精辟到位的讲述,而其余内容就由学生自己来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多练,教师可以将一些容易弄懂的或是易于自学的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掌控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多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讲到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用到了绘图工具栏,教师只需把工具栏中的重要工具,如填充、阴影、自选图形等做一下提示,实际的操作都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完成。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创造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师还要及时地表扬那些富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2)“多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现在一堂课* * 分钟,教师讲得多,那么学生自然练的少。所以,处理好“精讲”和“多练”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首先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充分 吃透教材、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对学情有充分认识,了解学生的大体水平层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制定出相应的教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不仅 仅是备教材,更主要的是备学生;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多变,时刻根据学生对某一环节掌握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活教案。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一般情况下,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最多用1* 到 20分钟的时间来讲解,其余的时间就应让学生上机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几种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会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讲与练关系而存在的误区。我面对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注意力易分散,耐性不长,教师讲得多,尤其是本不需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或看书、或探索等)获取的知识点时,往往会出现学生坐不住的情况,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摆弄鼠标等影响课堂的氛围。

例一:我们教学时经常采用的任务驱动法,教师在出示任务时,如果此任务有注意点或特殊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对此任务有具体、到位的补充讲解,确保让学 生明白此任务的涵义,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对于一些简单的任务,完全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去体会的方式,教师不必在解释任务上会花费时间。

例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两者的地位不能混淆。现实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老师怕学生不理解,掌握不了方法,而采取一切包办、步步引领的方式,将所有的问题全部自己讲解,殊不知,这种观点根本就是谬以千里的。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及习惯,其次才是能力,而不是教会学生某些方面的技术。

* .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应有所不同。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即时的操作训练,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同时要特别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提问。教师基于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及时做好问题的解答。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在教师讲解及演示下,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对于简单问题可迅速解决,但可能对将知识结合起来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例如,学生提出运用工具画矩形和椭圆很容易,但是如何能绘制正方形和圆形?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在原有工具的基础上借助于Shift 键能帮这个忙。给学生一些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再经过了一两次的尝试之后,他们便能掌握画正方形和圆的操作了。按住Shift 键不松手,然后点击椭圆或矩形框工具,按住鼠标左键在屏幕上向右下方拖拉,便可画出圆形或正方形。对于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发现,然后给予提示帮助学生自己解决,从而掌握相应的方法技巧,这样做比直接将这个方法教给学生效果会更佳,正所谓要“授之以渔”。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普通中学都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因此探索适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能力,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教学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主体,以操作应用为核心,创新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初中书法教学管见

罗平县板桥第二中学 张友良

当前,中学生的书写水平着实令人担忧。学生平时作业、试卷书写普遍存在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书写不规范、错字别字随处可见等状况。究其原因,其一是书法教学长期以来不被重视,学生基础不扎实所致。虽然小学语文课中也强调写字训练,但由于重视不够、教师书法技能较低等诸多原因,造成许多学生书写水平还未入门。到了中学,由于科目繁多,课程紧张,学校没有开设书法课,至多是叫学生买一本描红字帖,让学生自己去练,结果只是走过场而已。加之学习任务繁重,学生为求效率要快速完成作业,却因缺乏行书基础,盲目追求速度,结果是将字写得张牙舞爪、满纸狼藉、目不忍睹。其二是由于电脑、掌上辞典等高科技产品带来的极大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仅缺乏对书法这一国粹的初步解读、欣赏,而且为写不好字找到了理由,许多教师也不懂书法,大多数学校甚至失去了书法教育的概念,因而广大学生毫无学习书法的动机、需要和兴趣。

近年来,在升学试卷的评分标准中特别增加了一项:书写端正美观的可以加分,书写错误潦草的适当扣分。我心中暗喜,这充分说明了国家教育部门开始关注中学生的书法水平,希望以此促进中学的书法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精髓,最能体现中吉印通 明的独特性,最能表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重视书法,提倡书法,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将得以传承和发展。我欣喜地看到,一些学校已率先在中学开设了书法课,并明确要求除在语文、美术课中加强书法教育外,将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一节。遗憾的是,大部分学校还是维持现状,中学书法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重视书法教育,并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让其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保持活跃的生命力。

文字书写准确、工整、清晰、美观,可以令人耳目一新,引起精神上的愉悦,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书法教育就要从现在抓起,培养学生端端正正地写字,写的字端端正正,不仅是对学生的心理调节、平衡能力的锻炼,而且,这种认真的良好习惯必然会迁移到学生做人的其他方面去。所以,开展书法教学,让学生练就一手好字,很好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从写好字到做好人,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怎样进行书法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动力,去推动学生自觉地探求知识,有兴趣的学习可以使人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好似服苦役一般。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是无法学好书法的。就刚入学的初中生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根本没有弄清楚书法与写字的关系,往往认为书法与写字是一回事。两者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写字只是初级阶段,书法是写字的高级阶段。写字的目的是掌握基础知识,只需把字写得工整清楚,能认识就行,而书法则是追求更高层次的一门艺术。因此写字是第一步,书法是第二步。二是在学习中性情急躁,自我约束能力差,开始有一点兴趣,写不好就乱画,时冷时热。对这种学生要重点辅导,对症下药,多找优点加以表扬,反复唤起他们学习书法的激情。三是一些学生常常处于困惑状态,即有一定的书写基础,而自以为然,这种学生往往阻碍自身的进步。教师既要多评出其优点,又要让其认识自己的不足,常让他们参加一些书法比赛活动,这样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四是一些学生认识清楚,目标明确。随时都有一种把书法练好的欲望,学习也较自觉认真。对这种学生教师应该随时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首先兴趣培养是很重要的。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经常讲一些书法的故事(如:王羲之的一“点”救死“鹅”的故事,怀素用芭蕉叶练字的故事,文徵明临摹《千字文》一天一遍的故事,“永字八法”的来历,颜真卿写祭侄稿的内幕等);写好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经常举办一些书法比赛活动;展示一些名家作品;有条件时可请一些书法家来上课;组织一部分较好的学生多参观、参加一些较高层次的展览等。

二、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教学。(一)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是写好字的基础,姿势不正确,不但不利于写好字,而且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很多的危害,因此要重视写字姿势的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写字姿势,除充分利用写字姿势图外,还可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写字时,还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发现不正确的就逐个帮助纠正。(二)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教师可以用示范法讲明笔画的提按、转折、轻重、缓急等用笔运笔方法及过程。(三)以图示说明“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的书写过程。(四)对偏旁部首的写法分别进行教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练习。(五)对整个字结构把握的练习。即帮助学生选好一种字帖,进行较长时间的临摹学习。在临摹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要求学生坚持做到“三定”、“三到”、“三多”。“三定”指定帖、定时、定量。定帖: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字帖,不能东写西练,好高骛远。定时:每天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练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定量:每天练好十个字,每个字写二十遍左右,而且力争达到与范字相似,最好不要写得太多或太少。“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眼到:临帖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写到哪里视线要看到哪里。手到:执笔、运笔、提按、转折、轻重、缓急,都要认真临写,不可马虎潦草。心到:书写时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成竹在胸。“三多”即多看帖,多思考,多比较。多看帖:临帖之前多看字帖,弄清字的结构,每个笔画的起始转折,多思考:每个字都认真分析思考,如何用笔、运笔才能写出原帖的风貌来。多比较:将自己临写的字与原帖进行反复比较、推敲,找出差距,不断改进。

三、重视作业批改

书法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从学生方面讲,作业是掌握书写技能的重要途径;从教师方面讲,作业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因而,认真布置作业,及时批改、评讲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批改作业,应紧紧围绕作业前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如教汉字的基本笔画时,应着重注意点画方面掌握得如何,而对结构及布局等则要少些苛求;如教汉字上下结构的内容时,则应着重根据上下结构的基本要求进行批改。教师批改作业时,在写得较好的字的右上角画“○”,用它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达到一定次数的学生适当地给予奖励。在写得不好的部位画“/”,并写上简明、扼要的批语。对于较差的作业,尽可能地要面批。作业批改后,还要及时地进行评讲。对较好的作业,不仅要指出具体好在哪里,还要让学生传阅欣赏;对一些带有共性毛病的作业,不但要指出毛病所在、产生原因和改正措施,而且要当场示范。这样就做到一人长处,大家学习;一人毛病,众人记取。

四、引导学生创作

通过以上阶段的训练,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书写技能,教师应该由单个字的教学转向为整幅字和作品书写的教学。在此阶段应上好书法鉴赏课,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如何才是一篇好字、好作品。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临写一些名篇,如“兰亭序”、“圣教序”等,同时,让写得较好的学生尝试由临摹到创作。这样可以让学生体现自己学书的成绩,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经常把创作较好的作品在全班或全校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带动一批仍处在初级阶段的学生,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书法。这种“以点带面”的方法可以在班上形成一种传、帮、带的好风气,形成一股书法热,更好地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

总之,在书法教学中,要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重视作业批改,引导学生创作。只有这样,我们的书法教学才会卓有成效,我们的学生才能写出一手流畅、美观的书法,才能步入书法的艺术殿堂。

  • 木质台历

    木质台历

    台历印刷为您提供台历印刷咨询,台历印刷案例,台历印刷规格及报价,让您实时了解台历印刷的最新规格及报价,并提供台历印刷时的注意事项,印刷出让您满意的台历印刷产品。

    2022-09-16 477

  • 皮制周历

    皮制周历

    台历印刷为您提供台历印刷咨询,台历印刷案例,台历印刷规格及报价,让您实时了解台历印刷的最新规格及报价,并提供台历印刷时的注意事项,印刷出让您满意的台历印刷产品。

    2022-09-16 513

  • 雕花台历

    雕花台历

    台历印刷为您提供台历印刷咨询,台历印刷案例,台历印刷规格及报价,让您实时了解台历印刷的最新规格及报价,并提供台历印刷时的注意事项,印刷出让您满意的台历印刷产品。

    2022-09-16 356

  • 兔年如意

    兔年如意

    挂历印刷为您提供挂历印刷咨询,挂历印刷案例,挂历印刷规格及报价,让您实时了解挂历印刷的最新规格及报价,并提供挂历印刷时的注意事项,印刷出让您满意的挂历印刷产品。

    2022-09-13 399

  • 富贵福年-好运兔年

    富贵福年-好运兔年

    挂历印刷为您提供挂历印刷咨询,挂历印刷案例,挂历印刷规格及报价,让您实时了解挂历印刷的最新规格及报价,并提供挂历印刷时的注意事项,印刷出让您满意的挂历印刷产品。

    2022-09-13 505

  • 感谢有你

    感谢有你

    挂历印刷为您提供挂历印刷咨询,挂历印刷案例,挂历印刷规格及报价,让您实时了解挂历印刷的最新规格及报价,并提供挂历印刷时的注意事项,印刷出让您满意的挂历印刷产品。

    2022-09-13 434